①大部分的公司主管人员都只专精一两项事务,而一般创业者则需要熟悉各项基本的事务。
②有经验想到独力创业的公司主管常有下属代劳处理琐碎工作的资深人员。但是在小型企业里,身为经理的老板往往是要事必躬亲,总揽处理客户信用调查、公平分配员工周末上班时间等大大小小的事务。
所以,你一定要全盘了解经营一个企业所需的本事。当然,你不一定对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你可以慢慢学习,也可以请人代劳。不过,借他人之手的结果你也得注意,因为成本可能会相对提高,而且落得日后要一直依赖他人的地步。
(2)我会喜欢吗
在创业过程中,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创业者本身的角色扮演比经营能力足够与否更值得深思,因为成就感与快乐有时是跟办事能力无关的。
以下九项因素可能影响你对拥有自己的企业喜欢与否:
①你需要赚多少钱;
②你想要赚多少钱;
③地点;
④风险;
⑤成长潜力;
⑥同业竞争;
⑦工作环境;
⑧地位与形象;
⑨管理人事问题的能力。
这九项因素中,也许有一两项或全部都对你非常重要,但最后三项是特别值得我们一提的。
乍看之下,工作环境似乎是想当老板的人所该忍受的小小不便及牺牲。可是,一旦初始的新鲜感及兴奋热度逐渐退烧,你可能就会有另一番感受了。刚开始,你那又小又寒酸的开放式办公室,好像有几分独特的可爱之处,但久而久之,你可能就觉得自己怎么连个隐私权都没有。为了开源节流,你每次出差旅行总是挑最划算的机位和饭店,想起当初在公司上班出差时的派头,更不由得怒从中来。还有一个大家都注意到的问题,就是工作时间。有些老板常自我调侃地说:“我一天只工作半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而已。”头几个星期或几个月,新官上任的拼命三郎精神或许会让人忘却工作之繁重,可是激情的冲动之后,你可能会直呼吃不消。
不管你喜欢与否,我们的地位与形象是视所从事的工作而定的。有些时候,在一般公司上班确实能享有一些象征身份地位的东西,例如:俱乐部的会员身份、豪华轿车接送服务、社会媒体曝光的机会,等等。今天,如果你自己是老板,你就得为自己开创出自己的地位与形象。但不幸的是,自营老板的身份往往没有大公司人员的身份吃得开。
人事管理能力的问题是最容易被低估的。有些地方或有些行业是要费很大的劲才雇得到人的,而就算雇请员工不是问题,小企业里的人事管理也够让你精疲力竭的。在一般公司上过班的人,一时可能还无法习惯次数这么频繁的面对面沟通,甚至是冲突。最后,人事管理之费时费力,常会让你觉得这是企业经营的绊脚石。可是不管怎样,人事管理永远都是企业经营中重要且避免不了的一环。
(3)我该这样做吗
无论你从事哪一个行业,现在所要探讨的是每个创业者都要面对的。
孤独感是个很直接的问题。在公司里上班或许有很多缺点,但这样的团体工作却能提供你一些精神上及生理上的支柱。公司中的组织架构通常能让员工享有彼此回馈及鼓励的好处,但是独力创业者却得不到这样的待遇。身为老板的孤独感有时会让人想得太多,而无法以平常心看待成败。这时,坚强的自信心与强烈的自我认知是不可或缺的。
如影随形的工作渗透性是创业过程较不被注意的。简单地说,身为创业人,事业对你生活的影响可能是无孔不入的。在外谋职可能会让你的生活区格化,将工作及私人、家庭生活分隔开来;而当老板要付出的时间与心思,则会侵入你拥有的分分秒秒。毕竟,你是一天24小时都负有当老板的责任。
生意风险是最受瞩目的问题。虽然在别人的公司谋职也得冒点风险,但是比起自己创业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创业要是失败,不仅是财务受到损失,个人的自尊心、企业的声誉,乃至个人的幸福都会遭到池鱼之殃。有时损失之惨重,甚至可能把你日后东山再起的老本也一并赔上了。
一样的头,不一样的脑
著名诗人爱默生说了一句哲理性的名言:“一个人的样子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个样子,他不可能是别种样子!”也是,一个人思想决定了他的长相,决定了他的一切。
只要我们知道他在想什么,就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的生存方式,完全决定于我们的思想。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快乐的念头,我们就会快乐;如果我们想到一些可怕的情况,我们就会害怕;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失败,我们就会失败;如果我们沉浸在自怜里,大家都会有意躲开我们……
为了改变我们的生存方式,增加我们的生存资本,做事有“手腕”的人善于突破思维,喜欢换一种思考方式,去创造新的,变革旧的,来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以增加自身的生存之本。
一个民族最危险的是墨守成规,不敢变革;一个人最糟糕的是知足常乐,不求进取。要打造生存的资本,就必须破除知足常乐的旧观念。所谓“知足常乐”,就是满足自己的眼前所得,保持自己的安乐。这种处世态度,并不只是指日常生活不奢求,而是一种保守的生存哲学。
首先,知足者的知足,不论是夜郎自大还是甘居中游,它不仅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而且也不符合人自身进步的内在要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生也总得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永不满足地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在学习、劳动和工作中,永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总是看到不足,以成绩为起点,向着更高的目标积极进取,就会不断达到新的成就,在日新月异的进步中得到安乐和幸福。生活的经验证明,“乐”不在于“知足”,而在于“不知足”;知足者常忧,不知足者常乐,这才是为人处世的逻辑。
其次,“知足常乐”这种处世哲学的背后,它所追求的快乐,是个人“知足”之乐。这样的知足一旦得不到,就会产生对生活的不满、妒忌,甚至对人生失望。因为这种追求和满足的只是一个“自我”,如果这个“自我”不能满足,那么仅有的一点得意和快乐就会转化为痛苦。
当然,指出“知足常乐”的生存哲学的狭隘和片面,并不是说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讲知足。知足还是不知足,要看具体情况。一方面,“知足”也可以使我们今昔对比,更加珍惜今天的进步和幸福,防止因物质享乐欲望的不知足而贪婪和堕落。但是,绝不能离开自强、进步谈知足。对于“不知足”也要做具体分析,并不是任何“不知足”都是可以的。那种好高骛远、贪得无厌的不知足,同消极的自私的“知足”一样,也会破坏正常的生活秩序。
“有志者,事竟成”,这是创造性思考的根本,而传统的观念,比如“知足常乐”则是创造性成功计划的头号人。传统的观念会阻碍你的进步、干扰你进一步发展你真正需要的创造性的能力。以下是对抗传统观念的方法:
1。乐于接受各种创意。要抛弃“不行”、“办不到”、“没有用”等思想沉渣。
2。要有实践精神。废除固定的例行事务,去尝试新的书籍、新的网站以及新的朋友,或是采取和从前不同上班路线,或过一个与往年不同的假期等等。
3。主动前进,对每件事都要研究如何改善,对每件事都要订出更高的标准。
与众不同——让你很快“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