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卜署三人,匠作府三人,丞相府三人,另外还有熟悉地形的戍边校尉两名,以及通晓胡语的译语士五人。
我的名字,不在里面。
我本来也没打算西行。我的战场,在咸阳。
但在那份名单的末尾,籍贯、职名之间拥挤的缝隙里,我用极小的笔迹,悄悄添上了一行字:随行书记官一名,掌风土记录。
书记官的名字,是苏禾。
名单送去给嬴政审阅的时候,程素娥看着那份副本,满脸不解:女君,您费了这么多心思,为什么非要让苏禾姑娘去冒这个险?她。。。。。。
我没有回答,只是望着窗外渐渐破晓的天光,低声说:因为,使团里只有她知道,恒河不是黄河,而骆驼,永远比马更能耐渴。
真正的地图,从来不在咸阳宫的华美帛卷上。
它就在那些即将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每一个坚实的脚步里。
使团出发的前一晚,我独自一人坐在冰冷彻骨的冰井库深处。
这里是宫中最隐秘的地方,常年封存着冬天采来的坚冰,供夏天使用。
昏黄的灯火下,我把最后一份用油布包裹的手稿,小心翼翼地封进一个干燥的陶瓮里。
手稿的封面上,写着《全球洋流与季风规律·补遗》。
我还在旁边附上了一行小字:仅限继任者开启。
苏禾一身行装,跪坐在我身边,火光把她年轻而坚毅的脸庞映照得忽明忽暗。
她看着我封存那份手稿,终于忍不住低声问:女君,如果。。。。。。如果他们都死在了路上呢?
我封泥的手微微一顿。
这个问题,太沉重,也太现实了。
我沉默了很久,才从腰间解下一枚最普通的铜符,上面只刻了一个古朴的字。
我把它塞进苏禾的腰带夹层里,那是最不容易被搜查到,也最不容易遗失的地方。
如果你活着回来,我的声音沙哑而平静,就把这枚铜符,交给下一个走出玉门关的人。
她的眼中瞬间泪光闪动,却一个字也没说,只是用力地点了点头,把那枚带着我体温的铜符按得更紧了一些。
我站起身,吹灭了灯烛。
黑暗笼罩了一切,耳边却仿佛响起了两千年后,那些伟大的航海家们在风暴中相互鼓劲的低语。
这一夜,我不为她设宴,不为她壮行,只在她即将融入夜色之前,贴着她的耳朵,送了她一句没人能懂的箴言。
记住,风不会说谎,但人会。
苏禾的身影消失在浓稠的夜幕里。
第二天,使团车马浩浩荡荡,在全城瞩目下西出咸阳。
我送他们到城门,望断了车马扬起的滚滚烟尘,直到那条黄色的土龙彻底消失在天际线的尽头。
咸阳城,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然而,我却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悄酝酿。
那弥漫在空气中的,不仅仅是尘埃落定后的安宁,更有一种山雨欲来前的沉闷与压抑,压得人心里发慌。
喜欢暴君读心:我靠剧透拿捏他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暴君读心:我靠剧透拿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