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安然无事的眼睛一下亮起来。大声道:“没错,我们可以走河东这条路,快速打到长安!”
之前幽州军之选择洛阳这条道的主要原因,一个自然是因为轻视天策军的武力,另一个便是因为都畿道太过富庶。
而河东又穷,山路又不好走,河东军还有五万多人,诸多因素加起来。自然第一选择洛阳这条路了。
但现在天策军表现出这样强悍的战斗力,相比起来。河东军就比较弱了,而且现在河东军群龙无首,太原尹王承业不但庸碌无能,河东这条路便又成为幽州军的选择了。
田乾真点头道:“主君说的没错,那太原尹王承业是个无能小人,但却非常贪图功劳。此次我们大败,王承业必会因此对我们产生轻视。
而我军便可借助王承业的这种心理,故意示弱,主君可传令高秀岩围攻雁门关的军队佯装败退,其必命令守军追击。便可回身将其击败;
另一面我们军也在井陉关外设置埋伏,只要河东军一出井陉关,我军便乘机夺取井陉关,然后我们步兵守住井陉关,骑兵一路狂飙突进,打到长安。
如此胜局底定,而天策军也将被我军调动得团团转,正可寻机将其歼灭!”
安禄山高兴地一下坐了起来,大声道:“阿浩,只有你能开解我心的心事,今无忧矣!”
安禄山这边转忧为喜,积极应对,调兵遣将的时候,身在长安大明宫的李隆基,手里捏着一张快马密报,心里却高兴不起来。
天策军在两个战场同时大胜幽州军的消息,在第一时间就由信鹰传到洛阳,而内卫副统领,监军中使袁思艺也第一时间写好密折,八百里加急将消息报告给了大唐皇帝李隆基。
说实在的,幽州军二十七万叛军造反,河东军自顾不暇,其他诸军要抵御回纥叛军,河北战场就只有一万天策老兵和三十万才训练了三个月天策战兵,农兵与之相抗衡,李隆基心里一直就担心天策军会抵挡不住。
可是他绝没想到,这些天策战兵和农兵,居然能大败同等数量的幽州军百战老兵!
在接到这个消息之后,他的心里不是喜悦,而是深深的恐惧!
没想到这支才训练三个月的天策新兵竟然有这样的战斗力,并且他们的数量是三十万!假以时日,这三十天策军岂非是可以和大唐其他所有军队相抗衡了?
他李倓竟然拥有如此雄厚的实力,再加上四海商社又如此有钱,因为大唐大多数的权贵世家都要靠着四海商社才能赚更多钱,这样一来李倓又几乎获得了大唐所有权贵世家的支持和拥戴。
而且根据之前袁思艺的密折,这李倓这些年身为都畿道的民政官,深受都畿道所有老百姓的爱戴;甚至京畿道的很多百姓也对他十分感恩戴德。
原因无他,去年关中大旱,杨国忠这个废物竟然不去赈灾,最后是李倓带着四海商社,从南海运来了粮食,以工代赈,使得京畿道的受灾百姓每一个人饿肚子。
这太危险了!这个李倓对自己威胁太大了!
他之前就敢忤逆朕,恨不得替朕行事,现状又拥有这样的实力和威望,万一李倓要取代朕,朕长期不理朝政,根本就控制不了他!
想到这里,李隆基捏着密折的手,就忍不住轻微颤抖起来,便在这时,高力士道快步走了进来,说道:“阿郎,杨相到了。”(未完待续。)
第六十三章 两地
天宝十三年八月三十日,大唐河北道深州饶阳郡,饶阳城下,幽州叛军已经围城整整四天了,饶阳城下,尸积如山,血流如河!
城墙之下,护城河里,遍地散落,层层叠叠,在水中上下漂浮的,尽是这些幽州兽兵歪七扭八、死状各异的尸首,十几架云梯,已经攻城冲车报废在城墙之下,焚烧得只剩下残骸,此刻犹自冒着缕缕黑烟。
护城河之外,数千幽州精锐骑兵纵横驰骋,时不时的就往城头上泼洒一拨箭雨,在他们的后边,上万幽州步兵或列阵随时准备出战,或者在一旁监督那些被劫掠来的汉家丁壮夫役制作各种攻城器械。
饶阳城正北方向和正西方向,便是这三万七千幽州叛军扎下的一个个营寨,正北方向营寨和饶阳城中间的一个小土丘上,上万步骑层层列阵,旗号翻卷林立,土丘当中一面红底黑字的大纛,上书一个大大的史字,正是幽州军第一大将,史思明的中军所在。
河北战局一天之内急剧变化,就连原本坐镇范阳的史思明也不得不带领上万轻骑兵连夜南下平乱,而在史思明到达之前,饶阳城下已经打了快有两天半,幽州军死伤惨重。
饶阳城位于河北腹地,在范阳以南大约四百里,与常山一中一西,正好卡住了叛军南下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