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大明我为天下师的 > 第407章 工业党基本盘(第2页)

第407章 工业党基本盘(第2页)

最后一步就是对所有进士赐官身安排去处,这时候黄榜名次的作用就都出来了,若是往常的话一甲二甲的进士都会进入翰林院,这里就是高级官员的储备机构,入了翰林院以后前途的上限就低不了。

至于三甲的进士,要么进入到六部担任中下层官员,要么就直接下放到地方任知州知县,大概率是一辈子在地方上干到死。

不过今年的科举似乎不太一样,当吏部的授官文书送到每个人手上之后,他们发现自己的去处既不是翰林院,更不是地方,而是朝廷最新成立的机构工政司!

当然,虽然所有人的去处都想通,但是朱标和吏部也根据他们的名次安排了不同级别的职务。

这个结果让他们觉得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虽然当下朱标并没有旗帜明确的打出变法的名号,但是正在做的事那就是实实在在的变法,甚至朝廷上已经把许良当做变法党来看了。

虽然目前变法党势单力薄,看似只有许良一个人在撑着,但实际上真正的变法党头子就是朱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由他们君臣两个组成的变法党现在就是朝廷最为强大的一股政事力量。

不过事情终究是需要人去做的,只靠许良一个人撑着那并不是长久之计,朱标这个变法党头子要壮大变法党并不是令人意外的事情。

对于这些新晋进士们来说,这其实是他们乐于接受的结果,都是从无数士子里边杀出来的顶尖精英,谁都知道大明未来的主基调就是搞工业变法,那么变法党就是前途所在,这个事情朱标都不知道通过多少事情明示暗示过了,跟着皇帝混没什么不好的。

即便是旧党官员们也未必就不想改换门庭,只是作为儒家官员抹不开那个面子而已。

经此一科,工政司算是真正有了一套班底,这些人进入工政司那么他们天然就是变法党了,因为他们的前途系于工业一途,变法越成功工业越发达,他们也就能跟着水涨船高,根本不需要真的划分明确的立场,局势会推动着他们主动往变法靠拢,把他们和工业绑定起来,那么他们就是未来工业化的基本盘。

这些新的进士们缺乏实务经验,在许良的建议下,先是把他们丢到京城工业里边进行历练,然后根据各自表现陆续把他们分配到各个地方,不过像状元榜眼探花以及二甲排名靠前的优秀考生,朝廷就不会往地方上放了,而是直接留在工政司衙门。

而除了他们,这两年一直兢兢业业管理京城工业的杨士奇,也因为工作突出被提入工政司衙门,做了许良的副手。

工政司官员除了头头詹辉和许良,其他官员的职级都比较低,这也是为了保证六部中枢的绝对领导地位,而这些新晋的官员们现在的官职就更是比较低了。

不过所有人心里都知道,如果工业的体量以后能大到左右社稷的地步,那么职级什么的都是虚的,实权才是真的。

朱标第一次科举筛选出来的官员们,就这样顺利的进入到工业体系当中,无论是工政司中枢还是地方衙门,也会随着时间慢慢充实起来,朱标和许良都可以预见到随着布局的完成,大明全境的工业发展就有希望全部盘活了,那时候工业会真正进入到快车道。

只是如今而言,他们还需要时间沉淀。

文化殿中,数位尚书还有许良等几位重要官员作为读卷官,都是各手持着一份试卷,在殿中朗读出来,而上面的朱标则是安坐静听,他需要在这十份试卷里选出最为优秀的三份,并且最终确定前三甲的名次。

经过一两日的审卷打分,最终成绩出来之后分数前十名的考卷自然就是最优秀的了,这也是打分制带来的一个好处,减少了相当部分主观上的评判,谁好谁坏不看考官的喜好偏爱。

虽然具体的考题依然有主观题,比如策问就没有标准答案,但由于一个考官只能负责审阅一個题型,所以一份试卷最终评定是三个考官对各对一个题打出分数,单个考官只能决定单个题型的分数,却不能决定整体分数的高低。

这样也就把个人主观的偏好尽可能降低了,最终出来的成绩自然也就具备很强的说服力了,这要是搁以前光是为了选出前十名他们都少不得要商讨一番。

十份考卷要全都读完却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官员们读的时候,若是朱标没什么反应,那他们也就明白皇帝是没有看上这份考卷,如果读完后朱标做了点评的话,那这份考卷也就进入一甲后选了。

直到最后压轴的一份考卷,也是目前得分最高的一份,考官们当然知道拿来压轴好给今天结个尾。

果然朱标听得时候眼睛一下就亮了,这份考卷不能说辞藻优雅,但胜在扎实干练,与其他考卷的泛泛而谈不同,所有的想法都是结合实际,有相当的建设性,甚至于提出了一些他这个皇帝在工业上都没有想到的措施,与其说这是考卷,不如说这更像是一个官员奏事疏。

“此考卷是谁所写?”朱标点头道。

几个考官一听就懂了,这还是朱标第一次开口问名字,只怕今年的状元已经有着落了。

这个时候自然也不必考虑什么封名了,当着众人的面,这官员把封条撕开,看了一眼之后便向着朱标道:“启禀殿下,此考生乃是会试第一杨荣。”

杨荣

朱标一听就想起来了,会试成绩第一确实是这个学生,而且他也不是第一次听杨荣的名字了,毕竟也是关中大学的名誉校长,学校里那些相对优秀的学生他还是知道点的。

随后他就看向了下边的许良:“这个杨荣很不错啊,朕记得是第一届学生毕业成绩第一名对吧,好像还在许侍郎手里头做过师爷?”

许良便往前一步,然后躬身拱手回答:“陛下记得不错,此学生在大学成绩的确优异,也在微臣身边做过师爷。”

朱标点点头,随后伸了伸手,便立刻有太监把这份试卷送到他手里,看了一会儿之后他就笑道:“不错,依朕看这份考卷在诸生中最为出彩,可为本科状元。”

诸官员自然是没有意见,殿试的主考官本就是皇帝,何况这份考卷的水平确实是最为出挑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