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效的团队而言,应识别团队成员的优势和劣势,并把他们安排到最能发挥其潜能的位置上,在团队中一般有9种角色定位:
——创造者:产生创新思想,一般来说,此种角色要求富有想像力,善于提出新观点或新概念,独立性较强,喜欢自已安排工作时间,按照自已的方式、节奏进行工作。
——倡导者:倡导和拥有所产生的新思想,他们乐意接受、支持新观念,在创新造者提出新创意之后,他们擅长利用这些新创意,并找到资源支持新创意。
——开发者:分析决策方案,他们有很高的分析技能。
——组织者:提供结构,他们会设定目标,制定计划,组织人力,建立起种种制度,以保证按时完成任务。
——生产者:提供指导并坚持到底,他们坚持按时完成任务,保证所有的承诺都能兑现,他们引以为荣的是:自已生产的产品合乎标准。
——核查者:检查具体细节,他们善于核查细节,并保证避免出现任何差错。
——支持者:处理外部冲突和矛盾,他们在支持团队内部成员的同时会积极地保护团队不受外来的侵害,他们能够增强团队的稳定性。
——建议者:寻求全面的信息,他们在鼓励团队作决定之前充分搜集信息,而不是匆忙决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联络者:倾向于了解所有人的看法,他们是协调者,是调查研究者,他们不喜欢走极端,而是尽力在所有团队成员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
通常人们只愿意承担2——3种角色,因此,管理者必须要进行个人优势分析,将人格特质、个人偏好和角色要求适当匹配,打造一辆能高效运转的“团队战车”。
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正是团队成员互补的,所以他们必然各有其短,这时候管理者不能带着否定的眼光去看,如果这样那将无将可用。
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如何看待一个人的优缺点,固然有其客观标准,但与观察者看人的角度也有一定关系。用灰暗心理看人,从人的短处着眼,所看到的缺点自然多于优点,短处多于长处;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所看到的优点一定多于缺点,长处多于短处。高明的管理者善于挖掘部属的优点,激发他们的才智,为我所用。
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才能用到更多的人。钟会是三国时期魏国一名出色的谋士。7岁时,其父带着他和哥哥去见魏文帝曹丕,哥哥见到皇帝很惶恐,汗流满面,而钟会却从容镇定。曹丕问他哥哥为什么出汗,他哥哥答道:“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又问钟会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曹丕惊叹钟会的才华,把他留在身边,日后成为魏国的重要谋士。由此可知,看人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就不一样。如果从钟会的不流汗中看到的是“少有野心”,钟会非但不能脱颖而出,恐怕还会成为被打击的对象。
事实上,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不可用之人。管理者用人,应先看其长,后看其短。一味盯着部属的短处,必不能放心用人。唐代思想家柳宗元曾讲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木匠出身的人,技能极差,连自己的床都修不好,却声称能造屋,柳宗元对此将信将疑。后来,在一个很大的造屋工地上,柳宗元又看到这位老兄,只见他发号施令,指挥若定,众多工匠在他的指挥下奋力做事,有条不紊,秩序井然。柳宗元大为惊叹。对这个人应当怎么看?如果把他看成一个“棒槌”弃之不用,无疑埋没了一位出色的工程组织者。这一先一后,看似无所谓,其实很重要。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从人的长处着眼,为使用对象提供和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他的长处得到充分的发挥,那么这个人日益增长的长处优势就会抵消短处的影响,或者填补短处的缺陷,进而实现自身价值;如果从人的短处着眼,用人的短处而不用人的长处,就会使人的长处被短处所排斥和否定,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甚至断送他的前程。因此,看人应首先看他能胜任什么工作,而不是绞尽脑汁挑其毛病。《水浒》中的时迁,其短处非常明显———偷鸡摸狗成性,然而,他也有非常突出的长处———飞檐走壁。时迁上梁山后,被梁山的环境所感化,他的长处就派上了用场。在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中,军师吴用对他委以重任,使其长处得到应有的发挥,时迁因而成为梁山好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由此可见,对人,即使是对毛病很多的人,只有先看他的长处,才能把他的才干充分利用起来。
能够看出部属长处并且使他们组成互补团队的人,是无往不胜的。光自己一个人能干,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即使一个才能出众的人,也无法胜任所有的事情,惟有知人善任的管理者,才可完成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事业才有前途。在用人所长的同时,要能容其所短。短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本身素质中的不擅长之处;二是人所犯的某些过错。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由于种种意想不到的原因,受任者任务完成得不好,或出现失误是常有的事,管理者不必大惊小怪。对下属的过失,要做客观分析,帮助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犯同类错误,这样才能感动下属,使他们产生有负领导重托之感,谨慎做好以后的工作。一出现失误,就横加指责,大声训斥,不给丝毫的温暖和帮助,定会冷了部下的心,甚至会激化演变为敌对情绪和叛逆心理。容忍你的部下,并让部下容忍你,才是高明的管理者。如果想找到没有缺点者才予以任用,那么管理者恐怕永远都得孤军奋战了。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太清了就养不活鱼,对人过于苛求就不会有朋友。用人识才也是如此。经营者如果能以欣赏的眼光来观察部属的优点,那么部属就会因受人尊重而倍感振奋,对上司交付的工作,也能愉快的完成。如此不仅能用到更多的人,甚至还能挖掘出优秀的人才。一味挑剔部属的毛病,认为他们这也不行,那也不好,不但部属不好做事,久而久之,经营者周围也就没有可用的人了。下属有缺点不可怕,可怕的是领导者不会组合使用。
6.招聘员工需深思
面试时如果高级经理已经有了”就是他了”的感觉,要不要当场宣布决定呢?沉稳的高级经理是不会这样的。他会聪明的给自己一个回旋余地,面试后冷静3分种。仔细考虑面试者的弱点,这些弱点是否会影响他们在你公司里取得成绩。
如果面试者在专业水准和经历方面令人满意,但是出现了下列问题,有可能对应响应的弱点:
1.迟到。面试时的守时很重要。如果这么重要的事情他都迟到了,以后你还能指望他上班守时吗?
2.穿著邋遢。不管应徵何种类型的工作,穿著是给别人留下第一印象的机会。即使是所谓创意型的人员,邋遢、不修边幅的穿著,还是不易令人亲近。如果他应聘的是办公室文秘或销售外勤,那这样的弱点可以说是不可接受的。
3.天马行空。说话的逻辑概念,代表的是一个人的组织能力。天马行空可能是一种创意,却也代表著“只会说不会做”的言行失衡。如果他应聘的是骆驼型的财务岗位,那这样的弱点很难与岗位向匹配,录用时要三思。
4.不知行情乱开价。如果面试者自视甚高,你就得考虑他是否将应聘这里仅仅作为过度措施,那样的话你就别指望他能踏踏实实的干活,在你手下取得业绩。
总而言之,面试后的再思考------寻找他的弱点是脑筋不可缺少的一根弦。
重点摘要:只有找对人才能够做好事情
1.重视招聘工作,雇佣素质最好的人为自己工作。
2.领导者要学会利用下属的缺点,对他们进行组合使用。
3.一个真正想成就事业的人,必须网罗那些智商最高的人来为他所用,因为他知道自己可能不是智商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