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切就有劳大帅了!”
这时王灿快步走进大堂向赵子良抱拳禀报道:“大帅,紧急军情,四月初八,叛军大将尹子奇率十万精锐大军在睢阳以南的蔡河和包河之间伏击了率军北山增援的来瑱大军,来瑱大军大败逃回临淮,三万余人只剩下一万不到!”
“四月初九,尹子奇正伏击来瑱大军之时,睢阳城内的吴王李袛、御使大夫贺兰进明等人擅自率部突围,三千多人死伤殆尽,仅有吴王和贺兰进明等人带着几十个随从亲卫逃向彭城,张巡、许远等人只得率五千多人继续固守睢阳!”
“四月十一,尹子奇率部返回继续围攻睢阳,激战五昼夜,张巡、许远等人兵力疲惫、士气低下、又多日未进食,大量将士无力作战。十六日,睢阳城被叛军攻破了,张巡、许远、南霁云和雷万春等主要官员和将校全部被俘!尹子奇劝张巡等人投降,张旭等人誓死不降,十八日,张巡、许远、南霁云和雷万春等人全部被斩”。
王灿一口气把所得情报全部说完之后,整个议事大堂内安静得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但是很快,将校和官员们都开始低声议论起来,在场将校官吏当中有不少人都与张巡、许远、南霁云和雷万春等人有交情,他们对叛军把这些人都杀很是愤怒,又同情又觉得可惜。
赵子良此时没有心情去对张巡、许远、南霁云和雷万春等人的死去悲伤和感怀,他立即走到旁边挂着的地图前查看起来,伸手指在睢阳的位置上,又移到颍川的位置上说道:“以前宁陵、睢阳一带在我军手中,颍川还可以与睢阳互为犄角进行增援,颍川有南阳睢阳的增援也可保无虞,但是如今睢阳被叛军攻破,叛军尹子奇部就可以放心挥兵西进攻打颍川,因为彭城和临淮目前都没有出兵的能力,不能牵制尹子奇,尹子奇二十多万大军随时可以扑向颍川,颍川的位置太危险,鲁炅将军,只怕薛愿无法增援你了,不但如此,我还要抽调王思礼的两万人去增援颍川!”
鲁炅有些舍不得把王思礼的两万精锐抽调走,站起来说道:“大帅,王思礼的两万人是我军中最精锐的,如果把他这两万人抽调,那我军这边的战力就大打折扣啊,这次攻打汝州总不能全部使用那些投诚过来的兵马吧?”
赵子良走到鲁炅身边说道:“鲁将军,我知道你的意思。咱们这些筹划全局的人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局部,眼光太狭窄了会妨碍你的视线,你看地图,尹子奇手里有三十万人马,而薛愿不到三万,一旦颍川被攻破,尹子奇在颍川就可以和汝州的安守忠、田乾真连成一线,到时候你们南阳方向面临的压力会增加十倍以上!可是如果薛愿有足够的兵力拱卫颍川,你手里的兵就算再查,你也可以放心大胆地去打汝州,我不要求你把汝州打下来,我只要求你给汝州城内的叛军造成压力和恐慌,而且我也不打算让你强攻汝州,你看如何?”
鲁炅见赵子良这么说,他就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答应道:“好吧,既然大帅这么安排,末将就遵命行事!”
赵子良点点头,问王灿:“王难得那边有没有消息传来?”
王灿道:“前几天有了王将军的消息,他们已经翻过了中条山、王屋山和太行山抵达了济源西北部,但是兵马损失比较严重,出发时一万八千人,从山中走出来时只有一万五千人了,而且粮食几乎吃光,许多兵士因为在山林中行军遇上连续大半个月的大雨生病死在了山里,还有很多兵士因为要减轻负担,把甲胄也给扔了,今日上午收到消息他们正在攻打济源城,只是战事结果还不清楚!”
赵子良立即道:“立即联系王难得,只要有他们的消息立即禀报!”
王灿答应道:“末将明白!”
王难得这一步棋对于赵子良来说极为重要,安庆绪重建了函谷关让唐军向东推进的计划受阻,强攻函谷关必然会伤亡惨重,不到万不得已,赵子良不打算强攻,王难得这次损失了三千人,如果能攻下济源,损失这三千人是值得的,一旦攻下济源,洛阳背面就会受到唐军威胁,唐军如果一鼓作气沿着黄河北岸向东推进,在洛阳的燕国君臣很有可能全部被堵在河南而不能北归,济源如果失守,必然会导致洛阳的安庆绪君臣的恐慌,函谷关的作用就大大减弱了,有可能不攻自破。
ps:大家好,我的新书《血染大宋》已发布,请读者大大们一如既往的支持我!链接info1004906925点击、收藏、推荐票都是一种支持,谢谢!(未完待续。)
第720章 离间
考虑到颍川可能遭到叛军尹子奇部的猛烈进攻,赵子良不得不与鲁炅约定把进攻的时间提前十天,给鲁炅二十天的时间做准备,这使赵子良经过深思熟虑过后做出的决定,不管这段时间内,王难得能不能拿下济源,他都必须在二十天后向潼关发起进攻,以挽救因睢阳被攻破之后带来的劣势。
军议结束之后,赵子良派人给鲁炅后安排住宿,众将官吏们都已经离去,只有王灿还留在大堂内。
“王灿,你还有何事?”
只见王灿拿出一封本折子递给赵子良,赵子良疑惑地接过折子问道:“这是什么?”
王灿说道:“田承嗣在函谷关布防,他感觉函谷关的兵力和守城器械都不足,因此写了一份奏折给安庆绪,希望洛阳方面增派一万人马和大量的物资,田承嗣派出的信使在前往洛阳的途中被我们的人截获!这就是那份奏折”。
“哦?”赵子良打开折子看了看,确实是田承嗣写给洛阳方面的折子。
赵子良拿着折子在大堂内走来走去,摸了摸下巴,对门外喊道:“来人,去请杜参议过来!”
杜甫原本正在安置从长安赶过来的家小,听到赵子良派人来找他,连忙放下手中的事情赶到大堂。
“大帅,您找我?”
赵子良抬头一看,连忙招手:“杜子美,来来来,你看看这个!”
杜甫走过去接过折子翻开看了看,抬头疑惑地看着赵子良,问道:“大帅,这是田承嗣写给安庆绪的折子,怎么会在这儿?”
赵子良道:“你先别管它怎么会在这里,我叫你过来就是想问问你,你能不能把田承嗣的笔迹模仿出来?”
杜甫一头雾水:“当然能,杜某当年学习书画之时对临摹略有涉猎,模仿笔迹只是小事一桩!”
赵子良很高兴,手下有人才就是好,这种高技术含量也只有杜甫这样的人才能搞定,于是说道:“这样,你以田承嗣的名义给我写一封信,内容就是关于他带兵投诚之事在条件方面与我讨价还价”。
杜甫恍然大悟:“大帅是要行离间之事?”
赵子良摆手道:“这事你知道就行了,别跟任何人说,要是走漏了消息,这计就不灵了!”
杜甫点点头表示明白,又问道:“这信到了安庆绪手上,他能信吗?”
站在旁边的王灿说道:“如果是从前他可能会不信,但是现在就不一定了,如今叛军势力大减,处处受到压制,屡战屡败,安庆绪此时最是忧心的时候,他们内部也开始人心浮动,就算他不信,也保不准他手下大臣会给他上眼药,要知道田承嗣与叛军其他将校和大臣的关系也不是很好,有人巴不得她倒霉呢!”
杜甫什么都不说了,立马坐在旁边的书桌前按照田承嗣的字迹开始书写起来,以他的文采和文笔平时很快就可以写一封书信,不过这次他足足用了半个时辰才写完这份书信。
写好之后,赵子良拿起来看了看,这封书信写的不错,安庆绪只要看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