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大唐将军职位 > 第265部分(第2页)

第265部分(第2页)

两千多里,赵子良和扈从们不停地换马,连续六天不眠不休终于赶回了云州,途中跑死了十几匹马,这还是因为扈从们的马没有赵子良骑乘的乌力马快,如果是他单独一人,以乌力马的速度可以日行千里,三天之内就可以赶到。

赵子良突然带着扈从们回来,让夫人陈清莹和聂三娘等人大喜,同时也有一些担忧。

“夫君怎么突然回来了?事先也不派人送个消息!”聂三娘一边给赵子良揉肩一边问道。

赵子良笑道:“怎么?我回来了你不高兴?”

聂三娘忍不住娇嗔一声,打了赵子良一下,说道:“当然不是,奴家是担心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赵子良点头道:“不错,我收到郑三送去的消息说田大人病逝了,田大人待我不错,以我们的交情,我是一定要回来看看的,明日我就得赶去太原!”

在家中与三个孩儿玩耍了一天,次日清晨,陈清莹和聂三娘为赵子良准备了一些东西,赵子良就带着扈从们离开云州赶往太原了。

赶到太原节度使府的时候,田仁琬的棺木还没有下葬,古人死后有的棺木要停放三个月才会下葬,这么做主要是为了给亲友们和宾客们从远方赶来祭拜留出足够的时间,毕竟这个时候交通不便。

“镇北侯、单于都护府都督、河东都知兵马使、镇北城城主赵子良将军到——”

位于节度使府内的灵堂中的田仁琬的亲眷们听到这个报号声都有些惊讶,要知道田仁琬才病逝不过七天,而从漠北镇北城到太原足有三千里路,就算中途不在家中停留,每日赶路四百多里,这绝对不是一般人可以受得了的。

田仁琬的家眷们极为感动,纷纷出迎,其中以田仁琬的侄儿田承嗣的官职最高,五年前赵子良主持武举会试时,田承嗣也在其中参加,并且取得了不错的名次,如今他在安禄山手下听用,已经被提拔为北平军使,其实田仁琬的儿子,只不过很小的时候就过继给了田仁琬的哥哥为子,对于亲生父亲的病逝,田承嗣当然要在第一时间赶回来。

田承嗣带着一大帮亲眷走出灵堂迎接,见到赵子良立即躬身拱手行礼:“学生见过侯爷,有失远迎,恕罪恕罪!家叔过世,侯爷不远数千里星夜疾驰而回,学生和诸多兄弟姐妹等感激不尽!”

赵子良扶起田承嗣,拍了拍他的肩膀道:“田大人于我有知遇之恩,客气话就不用说了,带我去祭拜田公吧!”

田承嗣连忙道:“侯爷请!”

来到灵堂中,张守瑜、高秀岩和郭子仪等人都在,他们站起来向赵子良行礼,赵子良点了点头,来到灵位前上了几炷香,对着灵位和棺木行了礼,才被田承嗣请到旁边喝茶。

刚刚坐下,张守瑜、高秀岩和郭子仪等人就过来见礼:“见过侯爷!”

赵子良指了指旁边的椅子:“都坐吧,你们什么时候来的?”

张守瑜道:“我等也是刚到而已!侯爷,有些话可能现在说有些不合适,不过末将还是不吐不快啊!”

赵子良扭头看了张守瑜,问道:“你想说田大人病逝后,节度使一职由谁来接任?接任的节度使是否能相处?”

张守瑜三人都点头,“不错,侯爷,这正是我等担忧之处啊!”

赵子良想了想说道:“如果朝中懂边事的大臣和武将不多,河东节度使一职非常重要,派一个文官过来显然不怎么合适,田大人虽然也是文官,但他毕竟担任过安西都知兵马使,略知兵事,而一个完全不懂兵事和边事的文官显然不适合这个位置,但是如今朝中有资格当任河东节度使的武将也不多,本将军也不知道朝廷会派何人接任河东节度使一职,不过你们不用担心,不管谁当任河东节度使一职,你们只要秉公做事就行!行得端、坐得正,就算新上司想寻你们的晦气也会找不到借口,而且本将军不是海兼任着都知兵马使一职吗?有本将军在前面顶着,你们暂时不用担心,有一句话送给你们,‘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三人互相看了一样,都同时拱手行礼:“多谢侯爷提点!”

其实张守瑜等人担忧的问题也正式赵子良担忧的问题,他毕竟需要在漠北坐镇,不在河东,如果新来的节度使在河东大规模改变现在实行的政策,这对河东现在的局势是很不利的。

不过现在也没什么办法,还不知道皇帝会任命谁接任河东节度使一职。

赵子良等人在太原呆了一天,第二天就往回赶,高秀岩与他们同路了一天就转道回岢岚军驻地了,张守瑜和郭子仪一直与他同路到云州。

田仁琬病逝的消息被八百里加急送到了京城,玄宗皇帝还为此惋惜不已,不过鉴于田仁琬在任上实在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政绩,朝中也就没有为他立谥号。

赵子良准备返回漠北的前一天,王灿从京师用飞鸽传书送来消息说,皇帝鉴于田仁琬的病逝,河东不能无人主持大局,但又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于是命王忠嗣兼任了河东节度使,到现在为止,王忠嗣已经是朔方节度使、并且兼任河西和河东两镇节度使,佩戴三种将印,其受到皇帝荣宠的程度可见一斑,从来没有人有过这种待遇。

由王忠嗣兼任河东节度使的消息让赵子良放心下来,如今王忠嗣已经在凉州处理公务,主要精力也都放在了河西对抗吐蕃人,对河东之事肯定是不会过问太多,王忠嗣既然不在河东,河东之事自然有河东的官员们处理。(未完待续。)

第467章 皇甫惟明之死

四月底,赵子良返回漠北抵达镇北城两天后召开将校官吏会议,正在开会时,负责喂鹰的扈从给他送来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从长安传来一个的消息: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被李林甫设计诬陷,皇帝下旨撤去他陇右节度使的职务,并把他贬为播川太守。

原来自从皇甫惟明回朝献俘之后得知李林甫在朝中专权、闭塞言路、排除异己、陷害忠良,就劝玄宗******林甫,并且认为刑部尚书韦坚有宰相之才,可以启用。岂知他说这话的时候,玄宗身边有不少內侍和宫女,而李林甫在宫中经营多年,到处都是他的耳目,尽管被赵子良打击过一次,但他很快又在宫中布满眼线,皇甫惟明劝说玄宗******林甫的话很快就传到了李林甫的耳朵里,李林甫大怒,立即命令手下收集皇甫惟明的证据。

皇甫惟明也是缺乏政治头脑,身为一个边将怎么参合朝中宰相的任免呢?再说宰相的职位可比一个边将高得多,无论怎么说,他都没有资格说李林甫不合适,更不应该说韦坚有宰相之才,可以启用之类的话,而且韦坚是太子的内兄,他又是东宫太子府出身,就算是为了避嫌,也不应当在皇帝面前说这种话,这就让玄宗很反感了。

一方面玄宗认为他举荐自己人做宰相不合适,另一方面玄宗认为他有些恃宠而骄,否则一个边将怎么会参合朝中宰相的任免之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