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他握起拳抵在唇前,清了清嗓子,正了正神色,也摆弄了一下姿势,坐得端正起来。“你知道陈墨砚要回来了么?”
“嗯?不知道。”我晃了晃脑袋,最近我们还在网上遇到过,他没提啊。
“哦,这样啊……那你现在知道了,哎呀,你看看我,他说不定是想给你个惊喜来着。”许南川啧啧两声,有些自我反省多嘴了的意思。
所以现在不是没惊喜了,可他的认错态度这么良好,我不好再怪罪,再说陈墨砚这是准备杀我个措手不及,哪里是惊喜?
“没事,大川哥你做的很对,提出表扬。”
陈墨砚真的要回来了?那个承载了我小半生快乐、伤心的回忆的砚台,那个受帝国主义熏陶,乐不思蜀的半个洋鬼。子Vincent真的要回来了?
------------------…
晚了(⊙o⊙)
第一百一十六章 你们倒是很有默契'VIP'
我知道没有任何一件事堪得“轻易”二字,天上从来只下雨雪冰雹,掉馅饼恐怕连做梦也未见得梦到。
在抵达彼岸之前遇见风浪总不必大惊小怪,一切太顺遂,难免失了真,少了生气。
唐玮现在只做KTV服务生地兼职,可以倒班还有小费可以拿,收入不错也能多放些时间在学习上。肋他已经大三了,也要很快面临找实习单位的问题。做建筑设计这一行,天赋和实践经验要强于无数的理论知识,他打算毕业后直接步入社会,不再继续深造。
在业内不提那些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臣川无疑是上乘之选。更何况越是历史悠久,资历深后的外企,传承的制式也越多,可供新人发挥的余地也越少。
而臣川却是个愿意给新人提供机会,给设计师提供真正的创作环境,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的企业,它是那样的勃勃有生机,未来的发展空间不可限量。
听唐玮的意思他也是希望将来可以进入臣川工作的,眼下就有个很好的机会,每两年一届的由B大建筑学院牵头举办的新锐建筑设计大赛,这次拉来了臣川的赞助。最终优秀作品的创作者,将有机会进入臣川工作,也将有机会获得赴斯德哥尔摩设计学院进修的褒奖。
以此作为嘉奖的诱。惑力无疑是巨大的,北欧的设计独步全球,即保留传统同时开拓创新,从不哗众取宠,追求优雅而经典的设计文化。里奥。威勒海蒙教授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宣称,我们更重视设计文化,也许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会像我们这样重视设计,设计是我们民族的基石。”
能在这样的国度接受熏陶,不仅仅是增长见闻,汲取先进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热情”是一个从事创意工作的人永远不可丢弃的本性。
距离设计大赛还有两个月,唐玮就已经进入了紧张的冲刺阶段。臣川此次采用的是命题考试,参赛者要在宣布设计命题后的两周内完成作品,再一个月后宣布比赛结果,获得一等奖的设计图将作为臣川的工程投入施工。
这对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来说,无疑是名利双收的大好机会。
唐玮也会想竭力争取,所以他分外的努力,有时间就会翻阅中西方的建筑书籍,遇上灵感涌现就会在随身携带的速写本上涂涂画画。
晚上我和唐玮在图书馆上自习,这样的机会很难得,所以别的情侣可以消磨时间说说笑笑,我却十分珍惜的不敢吵他。
歪着脑袋撑着下巴看通明的灯光倾洒在他异样专著的侧脸上,我有些窃喜的想自己是个多么贤良淑德的姑娘啊!
“在看什么?”我倾身勾住他的胳膊,下巴搭在他的臂弯上问。
“《中国民居》。”他悄声回答。
“唔,讲什么的?”我的脸颊贴在他的手臂上,凉凉的很舒服,他的眸光闪烁唇角微弯带着宠溺的味道,“想听?”
我使劲儿的眨巴眨巴眼睛,“我想和你比肩而立,眺望同一个方向。”
唐玮的表情凝固了,眼中有一丝动容,轻弹我的脑门,“傻姑娘,唔……该从哪和你说起呢?”他翻动书页,我又靠到他的肩头,让他可以腾出那只手活动。我知道,如果我不动,他决不会开口,宁愿自己不方便。
“嗯,这本书里收录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建筑,你看……傣族民居分为干栏式建筑、地面建筑、土掌房三种,并不是纯粹的常见的竹楼……白族的住宅,有三房一照壁、一正两耳和四合五天井等形式,院落宽敞……安徽的建筑多是三进院,当年徽商霸行天下时,家家爱在屋顶上建有照壁式的风水楼,把围墙顶做成城堞式,像一座座小城堡,在院子里很少栽木,因为他们迷信观念认为树木会招致鬼怪,致使家宅不宁……”
唐玮刻意压低的声音在低柔中掺杂了并不常见的磁哑,配合他眉飞色舞的自信表情,就像是在描绘灵动的工笔山水,细腻生动。原来并不是只有笔端呈现的世界才如此动人,建筑设计的世界,就连理论也可以这么的灵动有趣。
图书馆的一层有一间饮品点,我去买了两瓶水,上楼的时候还在想,高考的时候怎么就没想来学这个呢?这行里女生少,成功者更是寥寥无几,我要是能坚持下去该是件多炫的事情。
不过我也知道,我也就站在门外看风景还觉着有趣,真入了这行,压力这样大,通宵达旦是家常便饭,更不用提灵感枯竭这么断送前程的状况了,一些皆有可能啊,根本不是我这种“好好生活,混混工作”主义者做得来的。
图书馆四层的自修室里,一排排的桌椅,座无虚席的人,夏装眩目的缤纷色彩晃得人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