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是卯时一刻,天蒙蒙亮了,城门已经开启,城外的军营内传来隆隆的鼓声,这是士兵开始起床训练了。
因为现在还没有进入战时状态,只是驻兵在武都郡,所以士兵们每十天有一次出营的机会,可以放假一天,大家轮流休息,每天都有五千士兵得到轮休,可以获准进城购物吃饭。
军营鼓声一响,各家商铺都纷纷开门做生意了,准备迎接士兵们到来,一些性急的士兵已经三三两两出现在街头,他们互相打趣玩笑,但目标却很明确,直奔各家妓馆。
兴盛楼一般要到上午才会开门,这时,一名士兵快步来到兴盛楼的后门,他有节奏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一条缝,士兵一闪身便进了后门,一名中年男子探头看了看街道两边,迅速关闭了后门。
。。。。。。。。。
中年男子名叫杨霖,正是兴盛楼的东主,他名义上是一名商人,但真实身份却是曹军的探子,他原本是钟繇的一名书佐,被派去民间探察民情,便在长安开设了一家酒馆,探察长安民情。
这次汉军北征,为了刺探汉军情报,杨霖便被曹军选中,派到武都郡开办了这家酒馆,一方面是从就餐的汉军士兵中获取情报,另一方面,曹军在汉军中也有细作,兴盛楼就是负责传递情报。
这名汉军士兵正是曹军安插在汉军中的一名细作,他跟随杨霖来到内室,两人坐下,士兵从怀中取出一张纸,递给了杨霖,“这就是汉军木牛内舱图样,关键是木牛底部的机关,可惜太机密,得不到详细的机关图纸。”
获取木牛的详细情报是曹操亲自下达的命令,曹军上下都极为重视,虽然得不到详细制造图样,但他们之前得到外形图,现在又得到内舱图,也能勉强交差了。
杨霖仔细看了看图样,小心地收进一只盒子里,又问道:“听说昨天汉军中又送来一批木牛,是真的吗?”
士兵点点头,“大约有三百辆,这样武都大营内的木牛就有一千五百辆了,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情报。”
“什么情报?”
“刘璟昨天抵达了军营,现在就在军营之中。”
杨霖吃了一惊,在汉军突然发动历城之战后,刘璟出现在了武都郡,看来历城并不是这次汉军行动终点,还要北上,难道他们还要攻打西城吗?杨霖立刻意识到这个情报极其重要,他要立刻用鸽信送往冀县。
第二卷江夏 第604章 木牛运粮
次日清晨,在汉军大营内,一千五百辆木牛已经蓄势已待,这是它们的第一次运粮,一次可以运送七千余石粮食,目的地是汉军不久前刚刚占领的历城。
担任这次运粮的队伍是两千名蛮族士兵,这是蛮王孟获和刘璟在成都达成协议后派来巴蜀的第一批士兵,一共将有五千名蛮族精锐在半年内先后来汉军中服役,而这两千人是两个月前第一批加入汉军的士兵,被编为刘璟的牙军,由大将王平统帅。
刘璟在反复考虑后,决定用这第一批蛮族士兵来操纵木牛运送粮食,利用他们在山地中行走如飞的特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木牛运粮的优势。
两千名蛮族士兵在汉军军营内已经刻苦训练了两个月,不仅学会了操纵木牛,同时在军纪、军令和作战阵型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不少聪明的士兵还学会了一点汉语。
他们的装备和普通汉军没有什么区别,头戴铁兜鍪,身着缀有铁片的皮甲,后背盾牌和弓箭,腰挎环首战刀,每人还有一根制式长矛,脚穿战靴,靴中插有一把匕首,每个士兵还有一张军毯,虽然只是普通士兵的装备,但比起他们从前的装备,已经是天壤之别。
这两千蛮族士兵的身材都普遍不高,不过都长得极为壮实,黝黑的肌肉在阳光下泛着古铜色的光泽,刚开始,汉军士兵们都以一种异样的眼光看待这些来自南疆的蛮族士兵,不过相处时间久了,无论是将领还是普通士兵,都喜欢上了这些能吃苦耐劳,且天性淳朴善良的蛮族士兵。
这些士兵每月都有三百钱的军俸,但他们从不乱花,也从不去城内喝酒**,将所有的钱都积攒起来,寄给自己的妻儿,这一点得到了汉军高官们的普遍赞誉。
一千五百辆木牛整齐摆放在大营空地上,每辆车内装有五袋粮食,一共重五石,木牛正前方是一排九箭的弩机孔,可同时射出九支弩箭,虽然射程不远,只有五十步,但对于近距离的进攻,杀伤力极大,使木牛也有了一定的防御能力。
另外在两侧有长矛支架和挂弓箭及战刀的钩子,这样士兵便可以轻身行军,不用被武器束缚,在木牛面对士兵一面则挂着斗笠、食囊和水葫芦,而军毯则卷好塞在木牛下面的皮兜里,方方面面都考虑得非常周到。
每一辆牛车旁站着一名蛮族士兵,另外五百人作为巡哨和护卫,在队伍前方,刘璟对王平嘱咐道:“虽然北去历城的祁山道已经被我们控制,但你还是要一路小心,不可大意。”
王平躬身行礼道:“请州牧放心,卑职一定会谨慎行军,绝不会大意。”
刘璟点点头,他又看了看精神百倍的蛮族士兵,笑道:“好吧!可以出发了!”
王平催马至队伍前面,高举大刀喝令道:“出发!”
军营大门缓缓开启,蛮兵们将木牛皮带搭在肩头,推动了木牛,木牛虽然满载五石粮食,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