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原承天不能及时提点魔晋南,则久战之后,定然是伤损过重,就算现在是占尽优势,也未必能撑到最后。
但以魔晋南性情之刚烈,未必就能听从原承天的劝告,而如果强硬对待,立下法旨,却可能形容到魔晋南的斗志,因此当前局面,着实令人难解。
这时顾元真大喝一声,手中掐了法诀,于空中祭来一道白光,就向那少年罩去。少年本来目光黯淡,被这白光罩来,立时又是精神百倍,看来顾元真是在激励少年的斗志了。
旁观诸修也看出端倪来,慕行云更是担心不已,忖道:“魔刀知进而不知退,知刚而不知柔,此乃本性使然,调教无功,换作是我,又该如何是好?”
少年忽的一笑,目光异彩焕发,身子一动,左手忽化剑影,正是仙庭之剑显出原身,那仙庭之剑大放青光,暗藏强大法则,势要将魔晋南刀体洞穿。
魔晋南冷哼一声,却是不闪不避,双手拢处,两掌各出三道黑光,反而袭向少年的躯体,来了个以攻为守。
诸修见此,不禁摇头,刚才的幽冥双锤,或许难以对魔晋南的刀体产生克制之能,但仙庭法则,恰是魔刀的克星,魔晋南如此不知进退,只怕胜负立时就要分开了。
幸好就在此时,原承天也有动作,只听得他舌绽春雷,道出一个:“顿”字。
少年虽是七界神兵,性灵之宝,可怎能逃得过这禅言的法则,那仙庭之剑果然就是一顿。
大战之时,怎容有一刻停顿,魔晋南所施六道魔刀式,已袭到少年身体,那少年欲退不及,欲避无方,无可奈何之下,只得大喝一声,身子乍现一道异光,“呼”的一声,撞过魔晋南的身体,反而立在魔晋南的身后了。
只是这个情景,却与刚才魔晋南破那法像不同,原因魔晋南借刚才少年一次之机,刀体急转刀魂,此躯若水之柔,若云之虚,又如何能伤损分毫?
这时原承天再唱禅言,是为,梵,息,斗,黯。这四字禅言之中,前三字用于魔晋南身上,以定其心,增其能,励其志,第四字禅言,则是要化解少年斗志。
而等到这四字念罢,原承天再念十六字:“不知进退,何求一胜,刚柔并济,乃见其智。”这十六字听来是在劝戒魔晋南,但每字之中,皆蕴昊天真言一道,原来原承天竟是在临阵传功授法了。
需知这世间之事,知易行难,天下皆知刚柔并济,方可进退自始,可若是只将这句话平平说来,又有几人明悟?因此既要授人以渔,又要授人以鱼,方是传功正道。
而诸修细听这十六字中的每道真言,果然是进退刚柔之法,虽是浅显了些,可对魔晋南来说,倒是最恰当不过了。
魔晋南听到一字,心中就有所悟,等到十六字听毕,心中豁然开朗,原来原承天所授之法,其实是完全针对七界神兵而言,这件性灵之宝乃是强于体而弱于心,若是一味的以强对强,正合对方心意,又怎是扬长避短之法?
而对魔晋南来说,此战之要,则是刀魂刀体的及时转换,不可有一丝疏忽,更不可纵情任性,只知与对方力拼。唯有刚柔并济,乃见其智。
说来原承天平时亦有诸多教悔,可哪有这临阵传功来的亲切,更易听进心里去?
魔晋南暗叫惭愧,并不转身,就将身子疾退。
此刻那少年就在魔晋南身后,这样退来,二人势必又要撞在一处,莫非魔晋南要用刀体伤人?因此那少年也不闪避,唯将仙庭之剑自肋下刺去,只盼魔晋南的刀体与此剑一撞,再分输赢。
哪知仙庭之剑刺去,却是刺了个空,少年只当魔晋南又转刀魂,故而刺她不着,正想撤回剑来,不想那剑却像是生了根,怎样也拉不回来。
少年急急转身,才发现那仙庭之剑正陷在魔晋南的胸口,可是魔晋南面上冷笑连连,哪有一丝刀体受损的迹像?
少年见此情景,忽的明白过来,原来魔晋南趁把刺来这时,又将刀魂再转刀体,由极虚而化极实,就此将仙庭之剑生生锁住了。而因魔晋南是主动来锁此剑,因此瞧来像是洞穿刀体,其实却是大不相同。
少年急夺之下,怎能撼动分毫,便在这时,头顶黑气弥漫,于黑气之中,再现一爪,竟是魔晋南同时以五式魔刀袭来。
此刻少年就需要立刻取舍,若是不舍仙庭之剑,则神兵之体必遭大损,若是弃去仙庭之剑,则七界神兵已去其三,那神兵之体也会越来越弱了。
而在这刀光火石之间,顾元真就算身为七界神兵的主人,亦是鞭长莫及,如何应付,端看少年自身修为。
不过少年的应付之道就算不用去瞧,诸修也能猜出八九,性灵之宝,自然是以保持自身为第一要务,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因此少年毫不犹豫,就撤剑急退,同时将那柄凡界分天戟凌空击下。
虽然七界神兵,各具神妙,可最厉害的却是这凡界分天戟了,此戟以两大玄焰炼成,集凡界七情,端的是则柔并济,就算魔晋南再化刀魂,凭此戟七情兼备之能,定可将魔晋南的刀魂伤损。
而若是魔晋南以刀体相抗,那分天戟好不沉重,绝非魔晋南的刀枪可以承受。
不过魔晋南既得仙庭之剑,如何肯与少年生死相拼,早就飘飘然退出数十丈,将那进退有术四字,发挥的淋漓尽致。
原承天瞧到这里,心中亦是欢喜,魔晋南与刀君相比,弱就弱在不知进退四字了,如今魔晋南于这场大战中得了这“进退刚柔”四字,其性灵已趋大成,其境界再晋一级,想来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