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明玉问过魏循,先帝当初那样看重他,他为何不剃发出仕。
魏循笑着对明玉讲出了上面那一番大道理,最后他说:“我小的时候家中赤贫,经常一天连一顿饭都吃不上。别人家饿急了就会卖一两个孩子换钱买粮食,我爹娘只有我一个孩子,他们宁肯饿死也不忍心将我卖掉。”
“是我,耐不住饿,为了那一口吃食,净了身入了宫,已是大大的不孝。等我混好了,回村去看爹娘,我爹娘早已饿死多年。”
“我后悔死了,早知道,还不如跟他们一起饿死,一家人也算整齐。”
“我已不孝在先,对不起爹娘,不想为了所谓的前途,再不孝一回。”
头发是魏循的底线。
那不仅仅是头发,还是魏循对死去爹娘的孝心,便是明玉气急了薅他头发,也不敢真的生拉硬扯。
明玉知道魏循这样做全是为了她,魏循能为她做到这一步,明玉再保不住他,要这超品封号还有何用。
可这里是后宫,太后说了算。太后正在气头上,看样子今日不给魏循剃发给她一个下马威,他们想走出慈宁宫都难。
当然以魏循的身手,强行带她走很容易,可那样的罪名,就不是剃发能解决的了。
不让太后把堵在心里的那口气出来,以后指不定还会生出多少事端,能躲过初一,不一定能躲过十五。
明玉深深吸气,也没让人拿垫子,直接跪在了硬邦邦的地面:“太后有气,罚臣妾便好,不必连累旁人。”
多尔衮给她的暗卫就在附近,他们只负责自己的安全,其他一概不管。
现在她跪下了,出言请太后责罚,他们必然要管上一管了。
就算不敢对太后怎样,去给多尔衮报个信应该没问题。
刚刚太后叫人进来伺候魏循剃发的时候,已然吩咐把殿门关了,明玉想找人给多尔衮送信都不行。
如今只能寄希望于暗卫。
跟她玩苦肉计?
真以为长了一长我见犹怜的脸,谁见了都会心软吗,以为她是那群色令智昏的男人吗?
太后偏偏不吃她这一套,冷笑道:“你既然喜欢跪,就跪着看哀家怎么抬举魏先生吧。”
作者有话说:
多尔衮:我还有一秒达到现场。
第115章出气
今日她要压一压明玉的心气儿,让明玉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像多尔衮那样宠着她,惯着她,让她由着性子作。
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被她几句话所左右。
有些事她做了,别人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有些事,比如祖宗的规矩和先帝留下的国策,不是她能挑战的。
她是多尔衮的福晋,是旗人的妻子,站在汉人那边为汉人求情也要受罚。
还要重罚。
多尔衮若是不忍心明玉受罚,必然有所妥协,到时候再提剃发令,便好说多了?????。
地上冷硬,乌云想给明玉拿个垫子,却被太后一个眼神制止了。
此时伺候魏循剃发的人早已准备就绪,魏循撩衣摆跪下,亲手卸下发冠,将齐腰的长发披散下来,发尾一直拖到地面。
公子如玉,墨发如云,便是跪着也美得像一幅画。
魏循知道,太后发这么大脾气,肯定猜到了摄政王叫停剃发令与明玉有关。
拗不过摄政王,只能朝明玉发泄怨气。因摄政王宠爱明玉,明玉又是超品,与太后同阶,太后不好罚明玉,只能罚他。
若他如之前那般抵死不从,明玉必然为他据理力争,万一情急之下口不择言,被太后抓到小辫子,搞不好明玉也会受罚。
说不定太后还会借题发挥,利用明玉要挟摄政王恢复刚刚叫停的剃发令。
若他一人剃发,能保住成千上万人的头发,他一人不孝,可以保住成千上万人的孝道,魏循觉得很值。
任凭明玉在旁边喊他名字让他快跑,魏循看也不看一眼。他怕看了会忍不住冲过去暴打那些拉扯明玉的宫人,更加激怒太后,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太后可能等的就是这个,他偏不给她机会。
魏循给太后磕头:“谢太后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