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干船坞修理相比,还是危险,可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关键是,执意等干船坞落成,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即便林浅等得,通体木制的大帆船也等不起,船蛆、藤壶可不怕火炮,再等下去,船蛆繁殖多了,更不好清理。
于是,林浅下定决心,口中道:“就这么办吧!黄伯,你负责海滩滑道修建。大哥,你负责调配人力、物资,将俘虏都调来帮忙,若是人手还不够,就再花银子在岛上雇佣。一切以缩短圣安娜号工期为准,不要担心银两花费。”
陈蛟、哑巴黄一同拱手应是。
有陈蛟坐镇工建司,匠人、劳动力、建材都调度的飞快。
当天下午,便有三百名俘虏调去挖坑,另有五十名俘虏上山砍伐用作滑道的木头。
哑巴黄将临时干船坞,定在岛东的青澳湾。
此地在果老山以东,面朝南海,沙滩平缓,周围寥无人烟,正适合修建临时干船坞。
唯一的缺点,就是离南澳城有点远,中间还有个果老山挡着,交通不便。
好在林浅船多,日常饮食、物资、人员往来,都可以走海路,免去翻山越岭之苦。
临时干船坞修建的主力是俘虏们,这些人住惯了窝棚,在青澳湾重新搭建窝棚倒不费事。
开工之前,林浅派人仔细测量了圣安娜号的长宽、吃水深度、龙骨长度、船底形状等各种数据,交给哑巴黄,以做参考。
哑巴黄设计的临时干船坞结构简单,将沙滩向下挖一长方形深坑。
坑底,留出一个略高于海面的平面,平面与海面间是一道平缓斜坡,坡度约为五到十度左右。
坑底和平面的两侧,再各挖一个长方形小坑,将三根圆木钉在一起,横着半埋入坑中,其中两根圆木组成的坡面露在上面,当做龙骨墩,托住船舷,以免龙骨受力损伤。
圆木表面经过抛光,涂上菜油、猪油以做润滑,避免磨损船底。
在建设干船坞的这段时间里。
海沧船安装弗朗机炮的事情也在同步推进。
陈蛟精挑细选了三艘海沧船,林浅亲自出图,设计了炮位。
海沧船干舷低,不宜设置炮门和火炮甲板,所以炮位一律安排在露天甲板上。
六门炮分别位于左右两舷,由炮架托着炮管,炮架上有驻索与船体结构连接。
海沧船船舷边,只有一层薄木板做舷墙,抵不住火炮发射的后坐力。
林浅重新设计稳固了船体机构,在舷墙上增设十二根炮架基座,基座与甲板、船舷链接,每门弗朗机炮有两根驻退索绑在基座上,保持稳定。
同时又加厚舷墙木板,又在舷墙内增设网兜,里面可以装水兵睡觉的吊床。
这种结构的好处是,一旦海上交战,打湿的吊床和舷墙可以略微抵挡一下流矢和碎木片。
同时,既然船员有吊床做铺位,那船上占用了大量空间的住舱,就全都可以取消。
空出的空间,用来存放火药、兵器。
这只是林浅改造海沧船的权宜之计,经改造的海沧船虽然火力大幅提升,但灵活性和航速都不可避免的下降。
其战略作用就是在交战时保护圣安娜号,以及用轻火力清洗敌人甲板,防止被敌人近船接舷。
勉强可认定为是护卫舰。
因此,林浅将改造后的海沧船,命名为海狼级护卫舰。
为了好记,林浅将改造后的三条船,分别命名为海狼一舰、海狼二舰、海狼三舰。
三艘海狼舰,自此正式加入南澳岛海寇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