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顶风泊船
“挂好了,往上拉!”
“慢点,别撒出来!”
正谈话间,只见圣安娜号左舷,有匠人站在甲板上,搭了个简易定滑轮,拽着绳子,将一桶油漆一样的东西往上拉。
林浅问道:“那是桐油吗?”
“对。”哑巴黄的徒弟应了一声,跑到一旁,提了一桶桐油过来。
只见那桐油呈现黄褐色,粘稠状,方一提来,便有一股独特的焦糊味道传来,像糊锅了的中药的苦味。
何塞喜道:“舵公,这可是好东西。”
想来欧洲没有桐油,何塞是到了南澳岛才知道桐油的存在,才如此兴奋。
在大明东南跑船的人,基本没有不知道桐油的。
这东西用途极广,木材、绳索、铁器上只要涂一层,就能防水、防锈、防虫、耐腐、耐热、耐酸。
可以说大明造船,重度依赖桐油,基本和海船有关的东西,都要刷一遍桐油再安装到船上。
对南澳岛来说,桐油也属于一项重要的战略物资。
要不是今天来了修船现场,桐油就差点遗漏了。
林浅拿了一根木条,挑起一点桐油。
小九道:“舵公小心别碰到了,有毒。”
桐油这东西有微毒,不然也没有防虫效果,在木器上刷一层,干透后对人体无害,但直接接触桐油就另当别论了。
林浅问道:“桐油能存放多久?”
小九答道:“生桐油保存的好,能放一两年;熟桐油不到一年。这一桶就是熟桐油,现用生桐油熬出来的。”
林浅心中暗想,要尽快让胡东主采购出一两年的量来。
林浅将木条上的桐油在桶边刮干净,取出木条,只见其上覆盖了一层黄褐色薄膜。
海风中,那薄膜迅速变干,与木条融为一体。
林浅丢掉木条,问道:“岛上桐油还剩多少,够用吗?”
“师父说,现在的岛上的库存不够修复大帆船,但是刷油、捻缝一般在最后做,等过段时间,陈司正就会把新的桐油买来。”
林浅点点头,又问了些帆缆相关的事情。
这些帆缆看着只是普通的麻布、麻绳,实际上也是由许多工序制成的,在这个时代也算是高精尖。
尤其是帆布,这么大一片亚麻帆布,想经得住风吹雨淋,可不是随便缝两针就行的。
在欧洲,有个职业叫帆匠,靠缝制船帆谋生;还有个职业叫缆绳工,靠搓制缆绳谋生;这两者和大明的捻匠一样,正经是有技术壁垒的手艺。
所以林浅才会让周秀才去澳门的时候一并采购。
黄昏时分。
青澳湾烧火做饭,伙夫炖了一锅肉汤,搞得整个海滩上全是咽口水的声音。
只是维修工期紧,趁着天还没完全暗下来,还能再多干些活,没人着急去吃饭。
林浅也要趁着还有天光返回南澳城。
“舵公,吃完饭再走吧?”何塞汉化程度很深,已深谙中式客套。
林浅笑道:“不吃了,天黑不好行船。”
说罢,林浅登上来时小艇,返回南澳。
天色全黑,林浅踏上后江湾码头,此时正好腹中饥饿,想来护卫们也是如此。
林浅准备在路边买些企炉饼,给大家先垫垫。
林浅没带餐具,跟商贩买了几个粗瓷碗,让摊主将企炉饼放在碗中,分发给护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