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婢明白。”
————
第二日,负责值日的学士是刘学士。
刘学士准时出现在乾清宫,然后同一脸病容的皇帝商议奏折上的内容。
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刘学士在阐述自己的主张,皇帝偶尔会插上一两句。
考虑到皇帝的精神状态,一上午只批阅了两份奏折。
当值的学士还要负责陪皇帝用膳,皇帝发现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沟通手段。
丘神医要求皇帝的膳食少油少盐,刘学士的饮食习惯又十分清淡,满桌的佳肴,显得十分别致。
“山南不能止步于自给自足,若是西原有失,山南就得承担起补给的重任。”
皇帝一向都不太遵守食不言的规矩。
“陛下,臣以为山南的问题,出在官员的身上。”
刘学士借机发表自己的看法。
“官员的任免,朕是充分放权,人事问题,你回内阁讨论。”
说到此处,皇帝的呼吸显得有些急促。
那是身体不适的征兆。
杜公公急忙上前,轻抚皇帝的后背。
刘学士看向皇帝,满眼的忧虑。
“除了山南,康宁也要用心经营。”
等到呼吸平稳,皇帝继续训示。
刘学士应下,心中不知在盘算些什么。
“这两省的水利道路,要持续投入,内阁预算不够,可由内库补贴。”
皇帝的声音很轻,语速也十分缓慢。
刘学士不停的点头,听得极为认真。
“商税的收入在不断增加,这是好事,不过也要看到另一面,那就是商人的负担不宜过重。”
“陛下,商人大多依附于权贵,如果能改变这一点,商税的收入会更加可观。”
“如何改变?”
杜学士已经奏请先帝允许商人参加科举,不过想要见效,至少也是十余年之后的事情。
“商人若是能捐献一笔钱财,便可授予爵位。”
刘学士放下筷子,表情十分郑重。
“你就不怕皇城里的贵族将你生吞活剥?”
皇帝注视着刘学士,目光中充满了探究。
“陛下,礼部可以制定一爵位,只是虚衔,并不纳入贵族的阶层。这爵位唯一的好处,就是让商人在面对官员的时候,能挺直腰板。”
“朕考虑一下!”
皇帝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复。
下午又批阅了几份奏折,刘学士弯腰告退。
等刘学士退至殿外,皇帝询问杜公公的看法。
“包藏祸心!”
杜公公几乎是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