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全屋走出来时,肖玉卿眼神里的痛苦依旧深刻,但那抹迷茫和冲动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冷峻、也更为坚定的光芒。
从此,他工作的风格发生了一丝微妙的变化。他变得更加沉默,但也更加锋利。他对敌人的每一次“献策”,对资源的每一次“调配”,都带着为湘江战友复仇的决绝。他将那份巨大的悲痛,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化作了在隐秘战线上与敌人殊死搏斗的无穷力量。
他知道,他的战场,一直都在这里。他要用自己的方式,为远方的队伍,杀出一条生路。
金陵的冬日,在一种胜利的喧嚣与暗流的沉寂交织中缓缓流逝。湘江“大捷”的余波仍在荡漾,参谋本部内洋溢着一种乐观的情绪,仿佛“肃清残匪”真的已指日可待。
二厅情报处的办公室里,曹彦达面前的图纸铺展开来。他的指尖划过西南、黔北的复杂地形,最终停留在川滇交界处。“上峰意图”很明确:红军残部流窜方向不明,需在其可能进入的所有区域,尤其是通往四川或湘西的道路,提前布设技术侦测设备。
曹彦达的笔尖在“黔北”与“川南”区域着重标记。他依据所能接触到的气象、地理及地方势力情报,撰写了一份分析报告。报告中,他客观指出了桂系、粤系在湘江战役后可能存在的“保存实力”倾向,并“建议”将后续围堵重点置于中央军能直接控制的湘西及入川通道,同时“提醒”注意红军利用黔北山区复杂地形迂回的可能性。这份报告,既符合高层削弱地方势力的意图,又巧妙地将真正的关注点引向敌人内部矛盾,并为远方的队伍可能的转进路线提前埋下了合乎逻辑的伏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将报告递给处长时,语气平静无波:“处长,依目前态势,共军残部虽遭重创,但困兽犹斗,西南地方势力盘根错节,恐难尽全力。我们应更侧重于支持我中央军主力机动围剿,同时加强对桂粤各部的防备。”
处长浏览着报告,点了点头:“彦达所见,与我不谋而合。桂粤各部,确需提防。这份报告,我会重点呈报。”
与此同时,在参谋本部,肖玉卿的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湘江的鲜血,在他心底沉淀为更深的冷静。他不再仅仅是传递情报,而是更深入地利用敌人的体系为自己服务。他精心撰写的敌情研判和“剿匪”方略,严格基于真实情报,但在战略优先级和资源分配建议上,则充分顺应甚至“放大”了高层急于求成、以及借机消耗整合地方势力的心理。
他“分析”红军残部已不堪一击,应趁其喘息未定,以中央军精锐为主力,进行长驱直入的追击,同时“建议”将原本布防于次要方向的湘军、黔军部队进行调换整编,以“优化”防线。这些方案,逻辑严密,符合“胜利者”的思维定势,且深得急于巩固权威的上面欢心。同僚们只觉得肖处长愈发干练,献策往往能切中要害,却不知他正冷静地利用敌人自身的战略贪婪和内部裂隙,为那支濒临绝境的队伍,剥离着追击的压力。
然而,胜利带来的不仅是乐观,还有对“彻底肃清”的更高期待,以及随之而来的内部审视。尽管肖玉卿和曹彦达的“献策”符合大方向,但系统内部的常规核查与清洗,仍在一种肃杀的气氛中悄然进行,以确保“胜利果实”不被内部隐患所破坏。
曹彦达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窗外是冬日惨淡的阳光。他刚送走了一波总务处前来“核对”近期文件流转记录的人员。虽然对方态度客气,理由是“战后归档需要”,但曹彦达敏锐地察觉到其中审视的意味。
他面色如常,以一贯的沉稳应对了所有询问,将文件流转记录解释得条理清晰,毫无破绽。作为二厅情报处理的关键节点之一,他经手的信息庞杂,但他的谨慎和专业,使他早已将一切可能引起怀疑的痕迹处理得干干净净。他知道自己的价值在于精准、可靠地传递信息,而非任何形式的主动行动。他就像深扎在岩石中的老树,根基深厚,风雨难撼。
来人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客套几句后便离开了。
曹彦达缓缓靠向椅背,端起已经微凉的茶杯,呷了一口。他的表情依旧冷峻,看不出丝毫波澜。他清楚,这只是例行公事,以他的根基和平时表现,这种程度的核查动不了他分毫。但他也明白,这是一个信号——环境正在收紧。他需要更加小心,确保传递渠道的绝对安全与隐秘。他拿起一份待处理的电文,目光沉静地投入工作,仿佛刚才的一切从未发生。
消息通过最安全的单线渠道,传递到肖玉卿那里。
肖玉卿在参谋本部收到风讯,只是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随即恢复平静。他正在地图前与同僚探讨“下一步追剿方略”,语气平稳,分析透彻。曹彦达的稳健,在他的预料之中。这种级别的风波,还不足以威胁到他们的核心。但这也提醒他,任何细微的失误,在此时都可能被放大。
当晚,在安全屋,罗云净和肖玉卿短暂会面。
“我这边被问话了,你们呢?”罗云净低声道。
“嗯,暂时安全。”肖玉卿应了一声,目光锐利,“风波虽平,暗流仍在。我们的‘献策’要更贴合他们的胃口,更要借力打力。”
他取出一份誊抄的简要情报,是关于敌人下一步重点追剿兵力的集结地和预计时间。“我已通知南方局,关键在于‘快’和‘变’,跳出合围圈,利用敌人内部的步伐不一。”
罗云净接过纸条,迅速浏览、随后销毁。“明白。‘深耕’计划我会继续推进,引导他们的技术力量向错误的方向投入。”
两人没有再言语,只是交换了一个眼神,其中充满了对局势的清醒认知,以及那份无需言说的信任与坚定。
湘江的惨痛,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身岗位的价值——不是逞一时之勇,而是在这无声的战场上,为队伍争取每一分生机。
他们如同静水深流,在敌人的心脏地带,以超乎常人的冷静与智慧,继续着这场生死博弈。真正的暗战,在胜利的喧嚣背后,才刚刚进入更关键、也更危险的阶段。
喜欢空境镜空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空境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