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镜空是什么意思 > 第58章 合璧于无声(第1页)

第58章 合璧于无声(第1页)

夜色深沉,研究组小楼内的灯光大多已熄灭,唯有罗云净的窗口还透出微弱的光。

他坐在书桌前,面前的报告草稿上布满了修改的痕迹。他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高思远今日的质询比往日更加尖锐,问题总是绕回技术细节与实施可行性上,这让他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

他回想起曹彦达那看似随意却又精准的提醒——“适当留些无伤大雅的瑕疵”。

起初,他以为这是更阴险的试探,但肖玉卿随后传递来的隐晦信息,让他意识到事情可能并非如此简单。肖玉卿并未明说,只是在他借讨论技术参数时,不经意地重复了“真实可信”四个字,并加重了语气。这看似是对曹彦达话语的认同,实则是一种经过斟酌的确认和指引。

“难道曹彦达……是自己人?”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再也无法按捺。联想到曹彦达在会议上有意无意地支持他的分析框架,以及上次的提醒,罗云净心中的疑团渐渐有了方向。他不能问,肖玉卿也不会说,这是纪律,也是保护。但他知道,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一股无形的力量正在他周围悄然形成。

他重新审视报告,目光落在关于“敌方未来可能采用的高强度合金炮管”的分析段落上。他原本引用了数种复杂的合金配方和苛刻的冶炼工艺,论证其实现的艰难。此刻,他提起笔,在其中一种关键元素的提纯精度要求上,轻轻划了一道线,将小数点后两位改为了三位,并在一旁用铅笔小字批注:“此数据引自《德文冶金年刊(1931)》,未经我方实验复核,存疑,建议后续验证。”

这是一个极其细微的改动,对于整体结论影响不大,甚至在学术讨论中是允许的存疑,但恰恰符合一个严谨工程师在面对不确定数据时的应有态度,让整份报告显得更为“真实”。

做完这一切,他关掉台灯,让房间融入黑暗,靠在椅背上思考。内心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明。他隐约感觉到,肖玉卿和那个身份莫测的曹彦达,正与他构成一个无形的三角,在这个封闭的囚笼里,各自占据着一个点位,共同支撑起一片隐秘的天空。

他想起昨日在走廊偶遇王工程师时,对方正与一名陌生军官交谈。见他经过,王工程师立刻压低声音,但那句。。。。。。确实,兵工厂那边管理松散,什么话都敢往外说。。。。。。还是飘进了他耳中。这让他心头一紧。

更让他在意的是曹彦达今日在会议上的表现。当高思远质疑通讯干扰方案的成本时,曹彦达并未像往常那样直接支持,而是将一份文件推到高思远面前:

参座,这是刚收到的情报。兵工署内部正在流传关于特种钢材短缺的消息,据说连日常生产都受影响。这种消息泄露出去,恐怕会影响军心。

高思远脸色顿时阴沉:消息来源查清了吗?

正在查。曹彦达语气平静,不过兵工署内部纪律松散是出了名的。前年沪上案时就有过类似教训。

这番话看似在批评兵工署,实则巧妙地将注意力引向了消息泄露这个更敏感的问题上。罗云净注意到,高思远的目光在那一刻变得格外锐利。

此刻,罗云净反复回味着这一幕。曹彦达的举动,表面上是配合高思远整肃纪律,实际上却是在转移视线。而肖玉卿随后补充的关于需要加强各部门保密措施的建议,更是将水搅浑。

这种默契的配合,让罗云净心中的猜测更加清晰。但他知道,越是这种时候,越要谨慎。他重新打开灯,铺开报告草稿,在几个关键数据旁做了细微调整——不是修改内容,而是增加了引用来源的标注,让每个结论都有据可查。

第二天清晨,罗云净刚走进会议室,就感觉到气氛异常。高思远面前的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显然已经来了很久。

都到齐了?高思远冷冷开口,在开始之前,我要强调一件事。最近发现某些部门纪律涣散,机密信息随意流传。从现在起,所有资料传递必须登记在册,任何人不得私自携带文件离开。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最后停在王工程师身上:王工,听说你们兵工署最近很热闹?

王工程师脸色一白,急忙解释:参座,那都是些无稽之谈。。。。。。

无稽之谈?高思远打断他,连前线部队都在议论特种钢材短缺的事,这就是你们兵工署的保密工作?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罗云净低头整理文件,心中却是一凛——高思远果然在借题发挥。

就在这时,曹彦达不紧不慢地开口:参座,这件事我已经安排人去查了。不过当前最要紧的,还是先把报告完成。我建议加强对最终版本的管控,所有修改都必须经过您批准。

肖玉卿立即接话:我同意。另外,我建议对报告中涉及的前线部署信息进行特别加密处理。毕竟。。。。。。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谁也不能保证这里绝对安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高思远眯起眼睛,似乎在权衡什么。最终他点了点头:就按你们说的办。现在,继续讨论报告。

接下来的讨论中,罗云净格外注意措辞。每当提出一个观点,都会附上详细的论证过程;每当指出一个技术难点,都会列举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坦然指出了在材料工艺等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需进一步实验验证”的环节。

他的表现无可挑剔,完全是一个严谨过度的技术专家形象。当提到那些“存疑点”时,他甚至能感觉到高思远目光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放松——或许,在这种人看来,一个毫无“瑕疵”的专家,反而更值得怀疑。

而曹彦达和肖玉卿的配合也更加隐蔽。他们不再直接支持罗云净的观点,而是通过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其他人自己得出相同的结论。当讨论到通讯干扰方案的可行性时,曹彦达看似无意地提到:

说起来,二厅最近截获的敌方通讯显示,他们的电台数量在减少,但通讯效率反而提高了。这说明什么?

肖玉卿自然地接话:说明他们在优化通讯体系。如果我们还停留在针对单部电台的干扰,恐怕会事倍功半。

并从后勤角度阐述了集中资源优先保障无线电侦测与干扰设备研发、生产的可行性,并隐晦地暗示,若分散资源去同时攻关多项技术,可能因资源不足而导致所有项目进度延迟。

高思远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沉默了片刻。终于开口,语气听不出喜怒,“就按这个思路,将报告进一步完善。重点突出通讯反制的优先性和可行性,同时……也要把材料工艺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写清楚,让上峰知晓其中的难度。玉卿,你尽快拿出一个详细的资源需求清单。彦达,二厅那边关于对方通讯频段和特点的情报,要再细化。”

“是!”几人齐声应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