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更全面的观察样本需求,以及更深入理解贵文明‘纯净之路’的优越性,”艾拉采用着对方能理解的逻辑语言,“我请求访问贵生态站的历史数据库,尤其是关于认知优化技术发展历程,以及……社会效能评估报告(非涉密部分)。同时,我希望被允许在公共区域进行更广泛的非交互式行为观察。”
“逻辑节点7号”沉默了片刻,似乎在计算此请求的风险与收益。
“访问历史数据库请求,部分批准。将开放技术发展史公开层级的资料。社会效能评估报告涉及核心逻辑模型,拒绝访问。非交互式行为观察请求,批准。但你的观察行为本身,将被记录并分析。请注意,任何试图与个体进行非授权意识连接的行为,都将被视为引入非理性扰动,触发防御机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理解并接受。”艾拉回应。
很快,海量的数据流涌入了“引路者”星舰的隔离数据库。艾拉首先沉浸在对“理性统合体”技术发展史的研究中。她看到这个文明如何一步步通过生物科技和神经接口,精确地定位、抑制乃至移除大脑中与强烈情绪、梦境、艺术创造相关的神经回路和化学分泌。他们称之为“认知提纯工程”。公开资料将其描绘成一条不断走向高效、稳定、和谐的辉煌道路。
但艾拉敏锐地注意到,在几次关键的“技术升级”节点后,总会出现一些简短且语焉不详的记载,提及“非标准认知个体识别与再优化”、“逻辑一致性校准”、“少数单位适应性调整”等。这些记录轻描淡写,却与那“渗漏”的波动隐隐对应。
接着,她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被批准的“非交互式行为观察”中。她漫步在生态站的公共区域,看似随意,实则全力感知着周围的一切。她看到那些面无表情、行动划一的个体,但也开始注意到一些极其细微的差异。
比如,在经过一个观景窗,窗外是瑰丽但陌生的星云时,绝大多数个体目不斜视,径直走过。但艾拉捕捉到,有那么一两个个体,他们的步伐会出现几乎无法察觉的、微小的迟滞。他们的眼球,会有一瞬间,不受控制地朝向星云的方向,偏移那么几毫米,随即立刻被强行纠正。
又比如,在听到生态站内例行播放的、用于维持特定脑波频率的“标准白噪音”时,大部分个体毫无反应。但艾拉以她敏锐的感知,发现有个别个体,其颈后的神经接口指示灯,会出现极其短暂而急促的闪烁,与白噪音的某个频率产生了非预期的共振。
这些细节微乎其微,若非艾拉有心寻找,几乎不可能被发现。它们就像是完美精密钟表里,几个齿轮上微不足道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毛刺。
但艾拉知道,这不仅仅是毛刺。
她将这些观察到的异常时间、地点与历史数据库中那些“适应性调整”的记录进行交叉比对。一个模糊的pattern开始显现:这些微小的异常,往往发生在外部信息输入(如星云景象、特定声音)与个体内在的、可能未被完全抹除的某种“原始认知模板”产生潜在冲突的时刻。
主控智脑显然也监测到了这些“毛刺”,并将其归类为需要优化的“系统误差”。但艾拉看到的,是误差之下,那顽强闪烁的、属于生命本真的微小火星。
她将这些发现,以及那捕捉到的“孤独”的意念,加密整理。她知道,直接与主控智脑辩论“情感的价值”是徒劳的,这甚至可能给那些隐藏的“冗余单元”带来灭顶之灾。
她需要找到一个方法,一个能够绕过统合体森严逻辑防御的方法,去触碰那些被压抑的火星,让它们自己显现出理性逻辑无法解释的“价值”,或者,至少让统合体意识到,完全剔除它们,或许并非“最优解”。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她再次想起《道德经》的教诲。统合体试图强行掌控、塑造完美的理性人性(为之),这本身就是危险的。这些“冗余单元”的存在,或许正是“神器”本身对这种强行掌控的无声反抗。
艾拉的目光,投向了生态站中心那巨大的、不断滚动着理性分析与效能数据的核心信息柱。在那冰冷的光滑表面之下,她仿佛听到了无数被静音的、微小而痛苦的啜泣。
她的下一个挑战,是如何在不惊动“捕鸟蛛”的情况下,让那些被粘在网上的“萤火虫”,发出哪怕一丝能被整个系统“看见”的光。
喜欢从霍雨浩他哥开始焚天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从霍雨浩他哥开始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