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的不赖,看着性格也比较沉稳,能力也强。关键的是,替南雁挨了几刀不说,还救了她的命。
女人本来就感性,那丫头的性格还那么直,这下好了……
但一纵即逝。
林思成只当没看见,笑着问候了一声。
重新坐定,言文镜开始汇报,他拉过一块白板,在上面一顿画。
一个圈,两个圈,三个圈……足足六七层,偌大的一块白板,画了三四十个圈。
这是犯罪嫌疑人组织关系图,虽然从前两年就开始提倡无纸化办公,科学推论。但老刑警依旧喜欢这一套:直接、简单、且具有视觉张力。
起初,刘开春并没有在意,但言文镜往圈里填问号的时候,他渐渐发现不对。
一个问号,两个问号,三个问号……偌大的一块黑板,不是问号的就那么有数的几个。
然后,才开始往没问号的圈里贴照片:马山、马龙、任丹华、于季川、于季瑶……而且,最高的马山才是第三层,上面的两层全是问号。
这说明什么?
说明不好查。
但这只是其次,重点在于马山、马龙旁边那一块:上面三层是问号,第四层:任丹华。第五层于季川、于季瑶。第六层,千金庐……
这又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查到了新的线索,这几位,应该都是关键人物,包括最后的那个千金庐。
但这几天刘开春一直都在,领导虽然只是派他来协调,但不论是总队还是支队,不论案情有什么进展,发现什么线索,第一时间就会告知,由他向领导汇报。
刘开春压根没听说,支队这些天查到过什么线索。那这些关联人,疑似团伙嫌疑人,是怎么查到的?
正狐疑间,言文镜翻开文件:
“任丹华,原名单华,三十三岁,河北唐山人。九七年,京城职业艺术大专毕业,在琉璃厂字画店从事导购工作。九九年,注册个体工商户,从事古玩经营。一年后成立公司,现为漱玉居古玩文化有限公司法人,注册资金一百万……”
“于季川,原名李季林,四十二岁,河北唐山人,与任丹华为表兄妹关系。九十年代初,在古玩店当学徒,后学习古玩修复,现为西城区观澜文玩修复公司法人。于季瑶,原名李瑶,二十八岁,与李季林为兄妹关系,现为观澜公司总经理……”
“千金斋,金银文玩修复公司,法人冯世宗,合伙人李建生,注册资金……经营项目……”
言文镜一个一个的介绍,着重提到这几位与马山、并其之间的关联信息,刘开春越听越感觉不对。
原来,压根就不是支队查到的线索,而是林思成通过社会关系打问到的消息?
而且全部是推测,而且只是林思成的推测:这几个人之间的关系、暗地里从事的职业、在团伙内部扮演的角色,以及与马山、马龙团伙的关联性。
利用社会关系查找线索,推进案情,这不奇怪。凡负责刑事、重案要案的单位,基本都有这种或是那种的“线人”,也不是没有在关键的时候有过奇效。
刑侦推理,所谓的破案,基本就是根据行为、痕迹、时序等线索重建犯罪现场,再根据犯罪嫌疑人心理、动机锚定侦查方向。
说直白点,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工作都靠推理,包括审讯、物证关联,这也不奇怪。
奇怪的是,靠自然人的社会关系查找线索,警方全程未参与?
未提供侦查方向,未提供技术支援,更未提供信息与数据支撑。
更奇怪的是,没有任何专业支持,仅凭自然人了解到的极其片面的一点信息,想像化的臆测构建的人物关系,就这样堂而皇之的摆在总队的案情分析会上。
也不是没有社会专家协助警方办案,都不需要多远,就比现成的例子:林思成协助西京警方的那几件,够典型,够轰动,作用够大,效果够好。
但他只是提供协助,而非主导。
所以,这些推理,准确度有多高,专业性有多强,会不会误导侦察方向,浪费有限的警力?
更或是,南辕北辙,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