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多娣不会给巡捕房爆料,但既然是黑料,肯定不是好商人。
于此同时,四处的人也开始针对性的通过郑开奇的名单开始恐吓,吓唬那些黑心商人。
让其在棚户区投资建厂。
明面上,也通过游说,引导,请一些企业去棚户区投资建厂。
由头无外乎几种。
日本人不管,自主管理。低廉的劳动力。当然,得上税,上交给南郊政府。
劳动力是租界的几成工资。
就这样连哄带吓带正常邀约,四处这几天很忙。
最后,郑开奇邀请了楚涟涟对这些在租界有产业的老板们上了趟细分利润的分享会。
详细说明了福利待遇和和租界对比的点。
这里面洋行企业总共有两大类。
有感于棚户区活在泥泞中的众生,想稍微做点什么的。
被抓住把柄,不得不来的。
但是郑开奇的态度是一样的。
来了能赚钱。
比别处低一半的人工薪水。
跟租界一样的税收政策。
自主管理体系,前提是没有任何抗日行为的发生。
“我们这里甚至没有礼拜日这一说,逢年过年不用发福利。”郑开奇信誓旦旦,“但是,上交的税,一分不能少。这就是我们的极限。”
到场了二十多家,最终,有八家决定投资建厂,都是先小规模,看效果继续扩大。
除了几个善心老板,其他都是三四十人的小作坊。
但这让郑开奇看到了契机。
即便是小规模投资,郑开奇都给划分了很大的地皮,为了以后扩建。
“还有一点,我们没有资金支持,需要自己投资建厂。需要借贷的话,需要走我们这边的日系银行。”
就有人问,以后这个棚户区的规划。
郑开奇说道:“棚户区改造还会继续,清除不安定分子,为大家提供一个稳定的盈利场所。
如果地皮够了,我会在厂区和居民区中间建立缓冲区。会有专人看护,不会出现偷抢盗窃之类。
如果出现,照价赔偿。”
整场会议持续了半天,一起吃了个饭,随即郑开奇带着大家去实地考察。
此时的棚户区改造了半个多月,在东南纰漏租界的区域,早就清出了大片场地,同时在北边,建了很多临时民房。
在南郊政府官员的陪同和讲解下,这个偷偷摸摸的视察小组结束了一天的行程。
晚上,郑开奇作为特务机构的头子,在南郊地区的第四行动处处长,联合了南郊政府和南郊警署,连夜开会。
全心全意把这些外资稳定住,稳步推进棚户区的改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