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掌灯在古代说法是什么意思 > 第17章 边关烽火照京华(第1页)

第17章 边关烽火照京华(第1页)

镇北关的城楼在暮色中像一头钢铁巨兽,垛口上的士兵盔甲锃亮,手里的长枪在残阳下泛着冷光。阿菀跟着赵将军走进城门时,被城墙上悬挂的头颅惊得倒吸一口凉气——那是几个劫匪的首级,眼眶空洞地对着来路,像是在无声地警示着什么。

“这是上个月剿匪的战果。”赵将军注意到她的目光,声音低沉,“黑风岭的匪患盘根错节,不是一天两天能肃清的。”他顿了顿,补充道,“那些挂着的,都是手上沾过官兵血的悍匪。”

阿菀低下头,不敢再看。她忽然明白,秦风说的“沙场远比皇宫更血腥”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每一块城砖,都浸着血。

将军府的偏院被收拾得很干净,炕上铺着厚实的羊毛毡,桌上摆着个粗瓷花瓶,插着几枝野菊。赵将军让人送来一身干净的襦裙:“委屈姑娘了,边关没什么好东西,暂且凑合用。”

“多谢将军。”阿菀接过襦裙,心里暖了暖。离开京城后,她还是第一次穿上女装。

夜里,她躺在暖烘烘的炕上,却怎么也睡不着。窗外传来士兵巡逻的脚步声,还有远处隐约的胡笳声,苍凉而孤寂。她想起秦风,不知道他在京城有没有听到这来自边关的声音。

第二天一早,赵将军就召集了将领们议事。阿菀坐在偏厅里,能听到正厅传来的争论声。

“将军,不可啊!”一个粗犷的声音喊道,“镇北关离京城千里之遥,我们若倾巢而出,北狄必然趁机南下!到时候腹背受敌,后果不堪设想!”

“可京城局势危急,七皇子危在旦夕!”另一个声音反驳,“先帝遗诏在此,我们岂能坐视不理?”

“依我看,不如派一支精锐骑兵先行,大部队留守,既保边关,又能支援京城,两全其美!”

争论声此起彼伏,阿菀的心也跟着揪紧。她知道,赵将军此刻一定很为难。

过了许久,正厅的门开了,赵将军走出来,脸色凝重:“阿菀姑娘,我们决定了,由我亲自带五千骑兵先行回京城,副将军留守镇北关,严防北狄。”

“五千人……够吗?”阿菀有些担心。京城有禁军数万,还有皇上和李嵩的余党,五千人怕是杯水车薪。

赵将军苦笑一声:“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好在靖王殿下在暗中培养的势力应该还在,我们到了京城,或许能和他们里应外合。”

他看向阿菀:“姑娘是跟我们一起走,还是留在镇北关?路上凶险,留在这更安全。”

“我跟你们走。”阿菀毫不犹豫,“我娘还在京城大牢里,秦风也在等我,我必须回去。”

赵将军点了点头:“好。准备一下,我们明日一早出发。”

出发前,赵将军让人给阿菀备了匹温顺的枣红马,还找了件男子的铠甲给她披上:“穿上这个,安全些。”

阿菀看着铜镜里一身戎装的自己,突然觉得有些陌生。那个在宫里谨小慎微的小宫女,似乎已经被留在了京城的宫墙里。

五千骑兵在晨光中出发,马蹄声踏碎了边关的宁静。阿菀夹在队伍中间,枣红马很乖,顺着人流往前走。她回头望了一眼镇北关的城楼,那上面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像是在为他们送行。

赵将军的骑兵果然精锐,日行百里,一路上只在驿站稍作休整。阿菀虽然骑术生疏,但咬牙坚持着,手臂被缰绳勒出了红痕,却一声不吭。

走了约莫十天,队伍抵达了离京城只有两日路程的云安城。赵将军决定在这里休整一日,补充粮草。

云安城是座小城,守城的官员听说镇北将军来了,忙不迭地出城迎接,还备了上好的酒菜。

席间,赵将军向官员打听京城的消息,官员却支支吾吾,脸色发白。

“到底怎么了?”赵将军皱起眉。

官员叹了口气,压低声音:“将军,您还是别回京城了。皇上……皇上已经下旨,说您勾结靖王,意图谋反,正派人四处抓您呢!”

阿菀和赵将军都愣住了。

“还有……”官员的声音更低了,“靖王殿下在狱中‘病逝’了,七皇子……也失踪了。”

“什么?”赵将军猛地拍案而起,酒杯摔在地上摔得粉碎,“这不可能!”

“是真的,”官员吓得瑟瑟发抖,“京城都传遍了,说靖王是畏罪自杀,七皇子是被叛军掳走了……”

阿菀只觉得天旋地转,几乎要从椅子上跌下去。靖王病逝?七皇子失踪?这一定是皇上的阴谋!

秦风呢?秦风怎么样了?他会不会也……

她不敢再想下去,手心全是冷汗。

“皇上还说,只要您肯束手就擒,就饶您部下一命。”官员颤声道,“城外已经来了不少禁军,怕是……”

话未说完,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

“不好!是禁军!”赵将军立刻拔刀,“保护姑娘!我们冲出去!”

将领们纷纷站起身,拔出佩刀。

阿菀跟着赵将军往外跑,刚到院子里,就看到禁军已经攻破了城门,正朝着将军府冲来。为首的将领骑着高头大马,正是李总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峰,束手就擒吧!”李总管冷笑一声,“皇上有旨,擒获反贼赵峰者,赏黄金千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