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我怎么敢当。”陈文强离座站起来。
“当得当得。这仨小子的工作让你费心了。”
大家都陪着喝了一杯,然后说了好一会儿昨天集体婚礼的热闹和酒宴的笑话。各科主任、护士长都在婚礼后跟去食堂参加了随后的喜宴。
胡主任就说:“老李,我听说你家老三准备明年考卫校?考咱们省院的委培医士班?”
“有这个打算。高中的课本他一直在学。”
“要我说啊,不如直接考临海的医专吧。他们放射科明年要单独立专业,头一年向全省招生,还怕招不到足够的学生,有心开放委培的名额。老陈,你看看怎么办个委培吧。”
医专的部分学生是参加全国高考的,招生范围也是在省内。但这个委培的说道就多了。在职职工可以参加高考,得到降分数段的录取,最后得一个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证;也可以不参加高考,得一个单位认可的大专毕业证。像王大夫当初就是去这家医专读书的。
在校期间和参加高考的学生是混合在一起学习。但要是像那些通过高考录取的学生一样,能通过所有科目的考试,仍然可以拿到一个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证。
李主任就把视线转向陈文强,眼里充斥着热切的希望。这仨儿子中,老三本来有机会一气读到高中毕业参加高考的,可他读完初中了就去火车站干活,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小学没读完的俩哥哥……
陈文强理解李主任的心情,他先朝李主任点点头、安抚李主任。然后才问胡主任:“你这消息确切吗?”
“八九不离十。上个月中在省城开专业年会,医专附院的放射线科主任说的。”
“那你把这事儿夯实了。然后就你接手了。”这接手指的就是毕业以后去胡主任手底下了。
“行啊。你把委培的名额办好、把人送到学校,剩下的事情我都兜着了。”胡主任立即应了。
李主任免不了又敬一圈酒。胡主任肯在这场合说这事儿,完全是看在陈文强的面子上。也是通过这事儿向柳主任、石主任传递一个信号:老李的事儿,陈文强要兜底,大家就跟着捧场吧。
省院这十来年,每年都要送人出去学习。但是随着医大的扩招、省内各医学院也扩招后,本科毕业生人数明年会大幅度地增加。今年8月底,甚少向省院提供毕业生的临海市那家医学院(向主任、普外陈大夫毕业的那家),就派学生处处长带队,率领好几位校办成员找到省院,希望省院明年能接受他们的学生。
——没有任何条件地敞开明年的毕业生生源,由省院先挑选,不搞任何搭配。
省院的领导班子已经开过专项的碰头会,准备不辜负临海市医学院的热情。因为要人的计划要在春节前报到省厅,他们应下了今年底就过去看看他们的学生。
有了免费得来的本科毕业生,省院领导已经开会决定取消送在职职工去卫校学习的培训计划了。毕竟正规高考考上医学院的,要比这些高考落榜者的文化课成绩高很多。
原来选送本院职工子弟去进修,一个原因是从国家得不到足够的应届毕业生补充临床一线的缺员;再一个也是要解决本院职工(主要是各科主任以上的领导孩子)的职业前途。
陈文强隐下此事,不想让李主任多心。但他在心里暗暗决定,一定争取到这个大专的委培名额,就当是为老李做的最后一件事儿了。
今年还有风声说从明年(92年)起,大学生毕业后要开始有双向选择,国家不再包分配了。这传闻让酒桌上的这些人又热热闹闹地议论了好久。
干诊的赵主任就说:“老李,你家这仨小子就是耽误了。不然哪个正经考学都不是含糊的。我听说不仅你家老大在食堂干的不错,就是老二在车库那边,师傅们也挺喜欢干活踏实的。”
李主任笑得很满足、很自豪:“我那老大老二无论干什么,都是肯用心也肯卖力气。老三更多了一条谦让。就是这老丫头,可能是这十几年她顺顺利利地读书,忘了小时候吃过的苦头,让人总觉得不如她那仨哥哥。”
“女孩子嘛,能娇养还是要娇养一点儿。老周,那孩子在手术室怎么样?”石主任发问。
“不错啊。小姑娘挺伶俐的,学什么像什么。我看护士长也挺关照她的。”
梁主任吃了一口菜,得意地说:“我跟李亲亲说过了,让她关照一点儿。她怎么能不关照。”
有关手术室护士长难产、梁主任助产救了母子两条命,在座的人早先不知道的,这会儿得了李主任的普及也都知道了。
陈文强就说:“那是,手术室护士长那里,除了你说话,咱们谁都不好使。”
这话一致获得了在座所有人的认同。
说完了李主任家老三的事儿,话题自然而言顺到他的老丫头身上。李主任向石主任点点头,朝他举起酒杯。石主任就笑着说:“老李先不忙着敬酒。等你什么时候嫁闺女了,我再喝你这杯谢媒酒。”
梁主任就知道上午说的事情成了。贺了李主任后,说起明天晚上摆酒,请大家一定要去。“我家那老丫头的媒人是谢逊俩口子。要不是他们,我还未必有这么个好女婿。”
周主任明白梁主任的感慨。“老梁啊,你这是捡到宝了。”他见柳主任疑惑,就解释道:“那小金在骨科耽误了两年,一直像实习生一样跟着向主任下面的大夫们混。还是去年老陈重新编排外科值班小组,他才在夜班正经上手术。那孩子质朴、心眼儿也实诚,所以我说老梁捡到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