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广义为了守住京都更多时日,在弹尽粮绝之际,令人抄了富户的家,强抢粮食财宝以支撑军队开支。
后来富户们被抄完了,他又打起了世家大族的主意。
他手握兵权,将领们皆是他的心腹亲信,对他唯命是从。
与曲花间对付江南世家的迂回婉转不同,他手下之人直接带兵冲进世家府宅光明正大地抢夺。
这也遭到了不少反扑,与他一党的官员死的死,伤的伤。
徐广义靠着这种方式在没有外来补给的情况下坚持了许久,终究还是没能守住京都。
粮草随着时间的流逝消耗殆尽,到最后,整个京城几乎成了个空壳子,只剩下一堆人,和不能吃的物品。
曲军进城的第一时间,便是赈济百姓,解救粮荒,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收拢了民心。
徐广义逃跑时卷走不少搜刮来的金银细软,但因为他搜刮来的东西太多,还剩下了一大部分,被随意的堆在属于皇帝的私库中。
赵辞幼禅位时将私库一并交给了曲花间,被他全部充入了国库。
钱财乃是身外之物,最让人曲花间满意的,是不用自己动手,就能解决世家大族和那些贪官污吏。
如今的京都,局势竟比江南一带好得多。
城中没了世家和权贵,剩下的一众小官不足为惧,曲花间十分轻松地便接手了所有权利。
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朝廷陷入无人可用的窘境,他带来那些幕僚人数太少,根本填不平短缺的窟窿。
自古以来新皇登基便会开恩科,录取天下英才为朝廷补充新鲜血液,曲花间也不例外。
不过要开科举也是明年的事了,如今函待解决的,是与燕王的君子之约。
当初两人说定,谁先入主京城,另一方就要俯首称臣,可燕王输了先机之后,便回了徐州,至今没有半分动静。
曲花间派杜山君两兄弟带着人跑了一趟,求见燕王却被拒之门外。
就在众人以为他要毁约的时候,赵辞晟却亲自来了京城,带着能号令他手下兵士的兵符和前朝敕封的王印。
成王败寇,可他靠着君子之约给自己留好了后路。
曲花间并没有为难赵辞晟,也没有薅夺他的王位,只是收下了兵符和封地,让他做了个闲散王爷。
燕王手中产业无数,即便没有了实权,日子也不至于太差,且能保全家小和手下所有人,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他也没有什么怨言,还主动将手下有才干之人和章家家主引荐给了曲花间。
曲花间大喜过望,并未介意那些人曾为燕王做事,一番考核之后给安排到了各个部门任职,也算是减轻了一小部分朝廷无官可用的负担。
至于章家。
昔日曲花间同顾家合作,想以他们的力量逐个将其他世家消磨殆尽,可惜成效不佳,只吞并了一个王家。
反倒是燕王,用手中楚家的势力和章家除去了同在苏州的陈家,还将手伸向了秦家,吞并了他们家大半势力。
秦家遭到打压,为求自保,也曾向曲花间求助过。
可当初他们犹豫再三没有给过一句准信,后来找上曲花间,他整日忙碌没顾上搭理他们。
好在如今天下大定,秦家得了残喘之机,赶紧向曲花间投诚,主动放归了手中的奴隶,还低价将田地卖给了佃户们。
章家、顾家、秦家皆做出表率,剩余的林家和李家也不得不弃卒保车做出同样的动作。
江南八大世家都妥协了,其他小型世家也只能纷纷效仿。
被兼并数百年的土地和人口,在曲花间和燕王强横的势力面前终于见了天日。
既然世家如此识趣,曲花间也不可能赶尽杀绝,紧跟着出台了几项政策。
只要是放归了奴隶和土地的人家,皆减免商税一年,余下的土地只要在规定数量内,也免税三年。
除此之外,盘踞江南的世家官员们职级不变,但需得平调至其他州府。
地方官员每三年一次课考,按政绩调职,或升或降,自凭本事。
且有官身功名的人,也可以酌情免除一些税务,也算是对科考举子和朝廷官员的一些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