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便在此时,一名小校进来,单膝跪地,躬身道:“陛下,伊阙关以西,出现敌综,直奔伊阙关而来。”
“哦?”刘协有些惊讶的点点头,看向小校道:“敌军据此还有多远?”
“据探马来报,敌军还在三十里之外,今夜之前,当可抵达伊阙关。”小校躬身道。
“兵贵神速,不错。”刘协站起身来,看向左右道:“走,正好领略一番嵩山之美景,诸将可愿随朕前往观看敌情?正好有件宝物要与诸位将军共享!”
“臣等愿往!”吕布、赵云、樊稠、曹性、韩德等一众将领连忙齐齐躬身,向刘协道。
“可是工部又发明了新的东西?若是如此,可否容臣一观?”贾诩微笑道,对于工部不断研发出来的新东西,不只是他,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不好奇的。
“好,走!”只见刘协从桌案之上,捡起一枚一尺余长的玉管,看向众将道:“且随朕上山一看究竟。”
敌军原来,三十里的距离看似不多,但按时辰来算,天黑前能够抵达伊阙关已经算是神速了,刘协也不着急,当即带了贾诩以及一众武将出关登山,刘协身为天子,出行自有护卫相随,这次王越与童渊将讲武堂中训练出来的三百精锐尽数派来,为确保刘协安全,童渊和王越更是亲自随行护驾,这一行人出关,声势却也不小。
足足花了一个时辰的时间,才登上了一座嵩山至伊阙关的必经之路上的山头。
“陛下,究竟是何物?”到了山头上,四周山峦道路,尽在眼底,袁术的兵马过来,众将可以随时看到,吕布不由问道。
刘协举起手中工部以玉石打磨雕琢成的单筒望远近,凑到眼前,沿着道路向远处看去,不一会儿,微笑道:“有了!”
众人闻言,不解,朝着刘协所望的方向看去,却看不清楚,疑惑的看向刘协。
“用这个看!”刘协将玉筒望远镜交给吕布,笑道。
吕布疑惑的接过玉筒望远近,朝着刘协刚才刘协所看的方向看去,终于在一出道路的弯角处,看到打着桥字旗帜的军队朝着这边行军。
“来的倒是够快,只是不知还能剩下几分战力!”吕布冷笑着放下望远镜,远处的景象顿时无法再看清,不过若仔细看,也能看到一支部队如同蚂蚁一般正在向前蠕动。
一旁的赵云接过望远近,仔细看去,不禁啧啧称奇道:“此物当真神妙!”
贾诩接过望远近,好奇的看过去,也忍不住啧啧称赞道:“有了此物在手,无论是何人,想要偷袭我军几乎不可能!”
“世事无绝对!”刘协摇了摇头,战场上,望远镜的作用虽然不小,但要想凭这个就战无不胜,那就有些扯淡了,毕竟还是有很多地形,是望远镜无法一窥全貌的,如今这也是对方不知道己方有这种神器,否则的话,必有防备。
众人把完了一圈,带着惊叹的表情再度将望远镜还给了刘协。
“温侯以为,那桥蕤若是下寨,会取何处?”刘协将望远镜递给吕布,询问道。
此处视野宽阔,虽然看起来桥蕤已经接近,但实际上,弯弯绕绕的下来,距离伊阙关还有近二十里的距离,他们还有足够的准备时间。
吕布接过望远镜,在四周游走,片刻后,才指向伊阙关正面的一处方向道:“此处背水环山,适合下寨,便是有人偷袭,也可依山列阵,借助河水,足矣抵挡两倍之兵马。”
说完,将望远镜交给一旁的贾诩。
贾诩看过之后,点头赞道:“温侯所言不假,此处确实最适合立寨!”
“朕可没有两倍兵马强攻!”刘协将望远镜一收,扭头看向众将道:“远来是客,就请诸位将军去欢迎欢迎我们的客人,如何?”
“末将请战!”吕布等人闻言,不禁大喜,纷纷请命出战。
“无需相争,此番我军带来了一万骑军,留下曹性将军负责守城,温侯为主将,其余将军副之,一同去吧,也让朕看看兰池大军训练的成果。”
“必不叫陛下失望!”吕布等人拱手笑道,只剩下曹性一人苦笑,这可是捞功勋的大好机会,稳胜的战斗,却独独留下自己,不过伊阙关也不可能无人防守,也只能苦笑接令。
当下众人返回伊阙关,曹性领了吕布的守城将印,负责城防,吕布等人则点了五千骑兵,各自分工之后,汹涌出城,他们已经知道了桥蕤的位置,都是军中老将,自然能够估算出桥蕤的位置,提前做出部署。
这一仗,不说稳胜,但九成九的把握还是有的,桥蕤作为一名历史上的龙套将领,能够被朝廷这么一大帮猛将联手收拾,也算是荣耀了。
天色渐暗,桥蕤已经率领着大军抵达伊阙关外,距离伊阙关已不足十里,一路行军,人困马乏,在斥候探得伊阙关已经紧闭城门之后,桥蕤只能放弃了突袭的打算,命人择地下寨,待明日探清楚伊阙关虚实之后,再做打算。
虽然是天子亲征,但桥蕤毕竟是袁术的将领,而且朝廷的实力,桥蕤也实在不怎么看好,就如同袁术所说的那般,若能够击溃这支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