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台顶,夜风骤然凛冽。
浩瀚星空仿佛触手可及,那座巨大的青铜浑天仪静静矗立在平台中央,在星月微光下泛着幽冷的光泽。
其上的星宿模型本该井然有序,此刻,那象征北斗七星的勺柄,却以一种极其突兀的角度向下倾斜,指向南方,果然是完全倒悬!
上官拨弦心中凛然,表面却不动声色,对小宦官道:“有劳小哥在此稍候,我只看一眼,确认无恙便好。”
小宦官守在楼梯口,紧张地点头。
上官拨弦走近浑天仪。
她没有先去动那倒悬的北斗,而是绕着仪器缓缓走了一圈,仔细观察。
仪器整体古朴厚重,保养得极好,但在地盘(固定部分)与浑象(可转动球体)的衔接处,她发现了一些极细微的、新的刮痕,像是被某种特制的薄刃工具插入过。
她屏住呼吸,将耳朵贴近仪器,手指轻轻拂过那些冰冷的青铜刻度盘。
过人的感知力让她捕捉到仪器内部传来的一丝极其微弱的、不同于正常齿轮啮合的滞涩感。
问题果然出在内部!
她回忆着吕监正描述的齿轮被撬动的痕迹。
要改变北斗七星如此显著的位置,绝非简单地拨动外部模型所能做到,必须是干扰了核心的传动机构。
这需要极其精密的操作和对浑天仪结构的深入了解。
上官拨弦的目光落在浑天仪底座的一个不起眼的铭文上,那是制作此仪的唐代天文大家李淳风的名讳和制作年份。
她脑中灵光一闪,想起师姐笔记中曾提及,李淳风所制浑天仪,为防止误触,在一些关键齿轮组附近设有隐蔽的观察孔或检修暗门。
她蹲下身,仔细摸索着底座上繁复的云纹和兽首装饰。
终于,在一个看似装饰性的螭龙盘绕处,她发现龙口内含着的珠子上有极其细微的接缝。
她用指甲小心抵住,轻轻一按,“咔”一声轻响,龙口下方的底座悄然滑开一个小指粗细的暗格!
暗格内漆黑一片,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金属和机油味。
上官拨弦取出一根纤细的、前端带有微小镜片的探针(她随身工具之一),伸入暗格,借助镜片反射星光,仔细观察内部。
只见内部一组精密的减速齿轮中,有一个关键的联动齿轮被强行撬离了原位,并用一根细如发丝、几乎与齿轮同色的金属丝临时卡住,使其无法复位!
正是这个齿轮的错位,导致了整个浑天象北斗星位的颠倒!
而更令人心惊的是,在那被撬离的齿轮轴心上,上官拨弦看到了一点几乎难以察觉的、暗红色的印记——与她之前发现的、绘制“图谱”的颜料一模一样!
是“孤狼”或者他手下“兀鹫”的手笔!
他们不仅精通刺杀,竟也对这等精密仪器如此了解!
上官拨弦强压下心中的震惊,小心地用探针尝试拨动那根金属丝。
金属丝极其坚韧,且卡得十分巧妙,稍有不慎就可能断裂或触发未知机关。
她凝神静气,将内力灌注指尖,通过探针传递出一股柔和而精准的力道,轻轻一挑!
“铮!”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响,金属丝被挑开!
那错位的齿轮在机括的作用下,微微颤动了一下,似乎有复位的趋势,但又被其他卡住的部件挡住。
不能让它立刻复位!
否则可能会惊动设下此机关的人!
上官拨弦立刻用探针尖端顶住齿轮,维持其现有状态。
她需要记录下这个错误的齿轮位置,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改动,这或许是破解“北斗倒悬”信号含义的关键!
她迅速从药箱暗格中取出炭笔和一张极薄的桑皮纸,借着微光,将暗格内可见的齿轮组布局、尤其是被改动部分的位置关系,快速而精确地临摹下来。
就在她全神贯注于此时,守在楼梯口的小宦官突然发出了几声急促的咳嗽,这是约定的警示信号——有巡逻侍卫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