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虽名曰‘小’,却能聚拢方圆里许灵气,化为己用,对修行颇有益处。”
姜义的目光在那套阵旗上停留良久,方才收回。
暖玉、血参,不过寻常礼数。
可这一套阵旗……便不是寻常鬼仙家眷,能随手取出的东西了。
姜义缓缓点了点头。
心底那点被老桂算计的不快,也在这一桌贺礼前,烟消云散。
他方欲开口,堂中那缕姜亮的神魂却忽地一愣,旋即抱拳告罪:
“爹娘稍待,孩儿去去便回。”
话声未落,身影已然散尽,只余一桌子未散的喜气,还在案上氤氲。
姜义倒也不恼,只将目光落回桌案。
伸手取出两块暖玉,一枚递与大儿媳金秀儿,一枚则落在姜锐之妻赵绮绮手中。
自家骨血,自小便在灵泉旁长大,根基厚实,用不着此物温养。
倒是两个媳妇,底子浅些,若能日夜贴身带着,也算是长久的补益。
二人欢喜得不行,连声道谢。
谢声未了,姜亮的身影又在席旁凝成。
这回脸上的喜气更浓,几乎要从眉梢眼角溢出来。
不等父亲开口,他已抬手,又将几件光华各异的物事摆上桌来。
他手中那卷礼单,不知何时又添了一截,比方才长了一倍不止。
只听他朗声念道:
“新媳妇十三伯公,贺碧水圭一枚!”
“新媳妇二十七姑婆,贺凝神香一盒!”
“……”
念到一半,姜亮神色微滞,脸上喜意不觉多了几分哭笑不得。
他冲众人一拱手,苦笑道:
“爹娘莫怪,孩儿还得再去一遭。”
言罢,身形再度一散。
堂中忽地静了片刻,姜义与柳秀莲对视一眼。
彼此眼底,同时浮出一丝说不清的疑惑与茫然。
这……到底是哪一出?
自此往后,倒像泼了水的墨,收也收不住。
几日之间,那鹰愁涧的方向,活似开了闸的河口,贺礼一拨接着一拨往姜家涌来。
姜亮这位新晋的公公,竟成了个专职脚夫,日日往返,忙得不亦乐乎。
才几日功夫,姜家平日里堆柴放耙的杂物屋,已被各色仙家物事填了个半满,宝光流溢,连屋顶都照得锃亮。
而他手中那卷礼单上的称谓,也是一行行往下排去。
自最初的“三伯公”、“七姑婆”,一路排到了“七十八伯公”、“九十七姑婆”。
再往后,索性连名头都省了,只剩些“叔公贺”、“姑婆贺”的字眼,活像流水账一般。
这些贺礼,倒也颇有趣。
有的,不过几方暖玉、一盒香料,随礼而已,意思到便罢。
可也有些,却是“九转大还丹”、“太乙金精”之流,连天上正经的上仙,也未必能轻易弄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