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我继续说,“我用的是动态加权算法,不是基础平均值模型。增长率的变化,是因为剔除的是低响应群体,整体活跃度上浮。”
王振抬头看了我一眼,手指在平板上滑动,核对着数据。
林妍咬了下嘴唇,“那为什么没在报告里注明算法变更?”
“变更申请昨天下午三点提交,审批流程卡在财务部。”我打开审批系统界面,“编号是FP-8837,还在待处理状态。但我已经在备注栏写了说明。”
她脸色变了。
我没再解释,只把U盘拔下来,轻轻放在桌上。
“如果大家还有疑问,我可以申请第三方数据审计。”我说,“或者,现在就调技术部的完整操作日志。”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王振合上平板,“先这样,等终审会再看整体输出。”
散会后,我在工位上坐了五分钟,才起身去茶水间。路过张莉座位时,我注意到她的屏幕还亮着,浏览器开着内部文件夹的访问页面,路径正是我的草稿区。
她看见我,迅速切了屏。
我没停步,倒了杯水,慢悠悠走回座位。
午休铃响到一半,我从包里取出微型记录仪,贴在隔板背面。镜头对着我的工位,红外模式开启。然后我去楼梯间打了电话,让牧场那边把今天的安防日志发到加密邮箱。
回来时,张莉正站在我桌旁,手伸向我的键盘。
“找什么?”我问。
她猛地缩手,“啊……我以为你走了,想借支笔。”
我指了指笔筒,“在这。”
她尴尬地笑了笑,转身快步走开。
我坐下,打开终端,后台程序显示——有人刚刚尝试导出“市场模型_v3”文件,触发了追踪包。IP地址来自林妍办公室的备用设备,登录账号是她的,但生物识别记录为空,说明用了临时权限绕开验证。
我轻轻点了下头。
晚上七点,公司人走得差不多了。我重新接入系统,把所有操作日志打包上传到内部审计通道,并设置自动推送规则:一旦有人删除或修改原始文件,备份将立即发送给技术部、法务部和王振本人。
刚关机,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宫宸宇毅的消息:“姐姐,今天还好吗?”
我盯着那行字看了两秒,回了句“没事”,然后锁屏,放进包里。
第二天上午九点,项目终审会在大会议室召开。林妍提前十分钟到场,坐在对角位置,手里拿着一份新打印的材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汇报进行到一半,她举手示意。
“我有个补充材料。”她起身走到投影旁,“这是许贝儿昨天提交版本之前的原始数据快照,是技术部同事在系统缓存里恢复的。我发现她把不利数据删了,重新跑了模型。”
王振皱眉,“缓存文件能作为证据吗?”
“可以。”技术代表点头,“只要时间戳和哈希值匹配。”
林妍把U盘插进接口,点开文件。
我坐在原位,没动。
文件打开后,第一行时间戳显示:04:17:23。而我的最后一次保存记录是23:48:11。中间隔了四个多小时。
“这个时间点,系统自动做了夜间备份。”技术代表说。
我开口:“但这个文件的修改权限,需要二级管理员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