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妇人见状喜极而泣,带着一双儿女,又要给楚明晖二人磕头,被他们是拉起来了。
这时候,他们移步到了外间,妇人才讲起了他们一家的遭遇。
先前说了,她们是城外小关村的人氏,妇人的男人叫关大中,这妇人娘家姓周,便是关周氏,一双儿女,大的女儿叫关小红,小的儿子叫关小福。
原一家人其实日子过的也十分不错的,在小关村也属于中上之家,这关大中家里有几亩地,而他自己还有一门捉“棒槌”的手艺,加上现在赋税少,一家衣食无忧,还小有积蓄过的挺和乐的。
所谓“棒槌”是他们这的土话,就是人参的意思,这里的白山上著名的特产就是人参,所以这里很多人从事这个行业。
关大中是其中翘楚,他是祖传的手艺,在他们村里他家的技艺也是排的上号的。
也就是去年冬月中旬的时候,邻村大关村的一个叫关智的从外面回来了,这关智便是先前说的那个关洪光的叔叔了。
大家都知道关智在将军府做了管事,伺候着贵人,最是体面了,这些年他家里也跟着沾了不少的光,又是盖房子又是卖地的,短短几年俨然已经成了当地的大财主了,众人提气他们家都是十分羡慕。
一听关智回来了,不少人都去拜访,然后就他那里得了一个消息。
说是将军夫人怀了胎,这就快生了,府里要给夫人备下一些好药,尤其是补气的人参事必不可少的,听说这白山上有不少的人参,叫大家去寻一些年份长的人参来,寻来之后送到关智这里来,若是合用,将军府自然不会亏待大家的。
这消息一出许多采人参闻风而动,大家都知道将军府素来宽厚,若是真如关智所说的话,帮夫人找到好的人参,说不定能多得些银钱呢。
关大中听到这个消息最是心动了,因为他早年偶然间就寻到过一个“棒槌”,那时候据他观察恐怕那“棒槌”已经有五百年了,只是那“棒槌”长在位置比较艰险,是在悬崖峭壁上,而且这种东西附近应该还有守护兽在不远处。
当年他没敢冒这个险,但是牢牢的记住了位置,如今两个孩子也渐渐大了,为了个女儿攒下一份体面的嫁妆,给儿子多置办点家业,他决定试一试。
后来,便找了同村两个关系不错的兄弟,三人进山半个多月终于是把那“棒槌”给采回来了,果真就是五百年多的野山参,很是值钱了。
不过三人也因此也受了不程度的伤,其中关大中受伤最重,那人参果然是有守护兽,是一条金色的小蛇,当时关大中采参的时候,被那蛇咬了,伤口立马就发黑了,一看就是有毒。
幸亏他反应机敏,抬起刀子,把那一块肉给削了下来,这才没让毒性给扩散了。
不过回去的路上,他就感觉身子有些不对,头昏脑涨的,眼前一阵阵的发黑。
他知道,这可能是当时没把毒清干净,留了一些余毒在身上,所以身子这才不适的。
不过,他也太在意,干他们这一行的这种事情经过了,只不过是一点余毒不当一回事,就在回来的路上自己采了些解毒的草药嚼着吃了,当时感觉不头脑清明了,就放心下来了。(未完待续。)
番外…楚明晖游历天下篇(十一)
关大中采参回来之后的第二天,就把那人参送去给关智了。
关智看到这根五百多年的人参,也是非常欢喜,夸赞了他们好几句,还说这便是夫人用上的东西,回头必然少不了你们的好处。
关大中几人平时听说关智多么威风,就连县太爷都要给他几分面子,心中对他还是有些敬畏的,如今被他如此客气的这么一夸都有觉得受到了重视,心中很是满足,甚至还在关智家吃了一顿酒席才回来的。
至于卖参的银钱的事情,那关智说了,开始没想到会收到这么好的人参,所以并没有从府里带那么多银钱来,不如他们人参先留下,他马上就派人送去府里,回头府里必然派人来送银子,说不定夫人高兴之下还会赏赐下一些好物件呢。
关大中几人都是淳朴的乡民,当时就同意了,在他们心里认为偌大的将军府就在那摆着呢,是不会亏待他们的,而且关智也是他们的老乡,都是熟人信得过的。
谁知,关大中喝完酒,晚上回到家,夜里就开始发起热来,大半夜的周氏带着两个孩子也没办法,只能是不停的用凉水为他降温,第二天早上终于是温度降下来。
既然温度降下来了,一家人也就没太在意,只当是感染了风寒了,毕竟在农村里,平常人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是常事,只要是不发热了就算是好了,根本不用浪费银子看大夫。
可是之后关大中每天夜里发烧。连着烧了三天,都是早上自己就退烧了,因为连续几日发烧身子也每况愈下,没有食欲,头也晕晕沉沉的,一个堂堂的壮汉眼见着就憔悴了很多。
周氏担心起来,便请了附近村里的大夫来给关大中看病,那大夫不过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医术水平有限,看关大中这样子。以为是风寒之症呢。便开了一些治风寒药给他吃。
关大中吃了三日,病情却不见好,而且每日发热的时间更是提前了,不到吃晚饭的时候就开始发热了。只要烧到第二日早上才能退去。
即便关大中本来是个壮实的。每天这么发烧也是不行的。周氏也是担心的很,拿了家里的银子,趁着白天关大中不发热的时候。一家子去了县城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