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云云的悠闲古代生活 > 第477部分(第2页)

第477部分(第2页)

然后便提着马鞭转身离开。

等他一走,众人皆都松了口气,有人接过悠然居伙计的碗,道了声谢,然后将药喂给了那个叫拴柱的村民。

而昭王则是连看都不看,带着人怒气冲冲的离开了这个安置点。

本来他今天下午计划是去多视察几个安置点,也让百姓们了解了解他亲民的一面,顺便也是为他自己的名声造势。

可是今日从京城来这头一个安置点一路上不好走,就费了不少周折,到了安置点又没有一处是顺心的,耽误了不少时间。此时眼看天都快黑了。而最近的安置点离此地也有五里地,恐怕到了那天都黑了。

昭王想了想不愿意去受这个罪,便决定打马回京了。

今天一天虽然情况也有不顺,不过总体来说昭王还是较为满意的,一心认为自己还是做了一些实事的,回府之后破天荒的先去了昭王妃那里用了晚膳,跟昭王妃说了几句好听话,然后才去找倾城的。

昭王妃看昭王来她这吃饭,本以为昭王晚上就不走了,却没想到吃完饭人家拍怕屁股就走了,让她白高兴了一场。又一打听今天昭王做的事情,她更是气愤在心里又给倾城记上了一笔。

………

接下来的两天,昭王每天便是出去视察外面灾民的情况,主要是体现他亲民一面,主动去每个那些灾民聚集的地方,多晃悠几圈,让人们知道他多么的体察民勤,多么的爱民如子。

还别说这么一来,真有不少百姓念着昭王的好,毕竟灾民们都以为他们现在被朝廷照拂,都是昭王的功劳,前前后后的事情也都是昭王操办的。

其实这些善良的老百姓却是不知,昭王也就是每天吃饱了喝足了,出来专有那么两圈,装装样子,具体的事情其实都是夏家在操办的。

而昭王转悠也多都是在城内,根本不愿意去城外,就是去也回回都是坐着暖暖和和的马车去的。

实在在城外情况比较恶劣,昭王嫌弃的很啊!

甚至有一次。他去城外,嫌弃坐马车时间长无聊,还带上了倾城跟她一块儿,路上两人在马车里亲亲我我、说说笑笑的。

知道的人了解他们这是去赈灾的,不了的人,还以为是大户人家去郊游呢!

就是后来镇国公知道这事情之后,也是气的砸了一块上好的砚台,想着这个外甥实在胡闹,这种情况竟然还是带着小妾出门。

越想越觉得该磨练磨练他,给他点教训。不然以后万一他登位了。就是这种性子,说不得夏家还得吃了大亏呢!

第三天的时候,一直悠悠闲闲的昭王,终于知道着急了!

为什么啊。因为各地求救的折子已经上来了。

上次说过。夏家派人去核实了灾情。回来之后,就报给了昭王,昭王没有在意。就按照各地灾情的大小,把朝廷给拨的赈灾银子给发了下去。

只是就十万两银子,十几个州县受灾,有的受灾大一点的州县能分到那么一万来两,有的地方却是只能分到几千两银子。

一个县的灾情,几千两银子,可想而知了,就是光熬粥熬个两三天就不够了,更别说还要救助伤员的药材,还有给老幼病残保暖了。

各处官员收了银子,就是种种的头大,不过也是没有办法,只能是尽量节省着用了。

只是再节省也是不够的,有的地方灾民吃不到东西,已经还是有些动乱了,有的人为了保命,偷盗抢劫的事情已经出了不少了。

各处官员想办法镇压的同时,只能是赶紧上折子求救了,不然万一引起灾民动荡,再出个什么事情,他们可是吃不了兜着走的。

昭王看到这些各地求助的折子,也是有些傻眼了,他还从来没有想过银子会不够的事情呢。

毕竟十万两对他来说他都觉得是个不小的数目了,想着救助几个灾民应该是绰绰有余的,他那里知道这些事情里面的需要的程序和周折啊!

但是,如今事到临头,昭王也是怕出乱子,只能是一边大骂这些地方的官员无能,一边是去找户部再要银子。

可是,户部那里会有银子给他啊,户部素来抠门,而且户部的银子也紧张啊,要发军饷粮草,要给各处的官员发饷银,整个大楚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给他们要银子,他们这银子守的紧的很呢。

再说皇上都没有发话,他们户部那里会拨银子,就是有时候皇上发话了,他们都能拖就拖的。

昭王来要银子,他们不愿意得罪昭王,便只能说要皇上的御批,只要皇上批了,他们就给银子。

户部知道,皇上是一定不会批银子,毕竟年关将近,边关将士们都等着银子过年呢,皇上还正为这笔银子发愁呢!

而昭王这里哪里敢找皇上要银子,犹记得当初他可是在皇上跟前拍着胸脯说他能做好的,如果这时候的找皇上去要因,先不说他没有那个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