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东征残师——归
一名性急的屯将按捺不住,抱拳躬身,嗓音都带着几分焦躁。
“大人,您拿个主意吧!”
这一声,打破了帐内死寂。
武官们争议归争议,可现场唯一能拿主意的。
自然是东路军主将,总兵孙邵良。
至于监军,勉强算是半个。
角落里,那位始终闭目养神的监军,则像是入定的老僧,与帐内凝重的气氛格格不入。
文武不和,内外对立。
这基本就是大顺王朝的惯例。
所谓内外,就是内廷宦官,和外廷文武的不和。
阉人监军,天子家奴,名为监察,实为爪牙。
他们与外廷文武,从来都不是一路人。
天下的钱粮就那么多,内廷多刮一分,外廷便少一分,早已是水火不容。
这就造成了对立。
而历代大顺皇帝,也乐得如此。
内外制衡,方为帝王心术。
若真是内廷外廷团结一心,文武官吏和睦相处。
皇位上的人,屁股哪还能坐得安稳?
。。。。。。
孙邵良沉思,一言不发。
手指,在桌盘上缓缓敲击,发出沉闷的‘笃、笃’声。
帐内烛火摇曳,将他脸上的阴晴不定照得格外分明。
许久,许久。
他霍然起身,双掌重重拍在案上,发出一声巨响!
“本官决意,遵令撤军!”
作为辽东总兵中的边缘人物,孙邵良深知自己根基浅薄,行事只能如履薄冰。
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孙邵良心中有自己的计较。
抗命的风险实在太大!
只要,自己手中留着主帅刘安的这封亲笔信。
留着他这上面的两枚印记。
这便是铁证!
纵使撤军之后,发现一切都是倭人诡计。
东征失利,那也怪不到他一个偏师主将的头上。
最大的一口黑锅,还是得失了印记的刘安去背。
毕竟,是他下的令。
回去交钱打点一番,最多就是罚一罚。
顶多降到千户,起码罪不至死。
再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