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升斗小民的乞活路
过去,在大顺权力阶级底层的差役眼中,百姓有可欺和不可欺之分。
他们到底如何评判?
那就是宗族。
一个农户的背后,如果有一支宗族,那么一般的小吏就会对这类百姓,敬而远之。
各村宗族在旱时抢水,为了一条河,一口井,往往不惜械斗搏命。
这些事只是证明了这些本分的村民,在必要时也可以表现的很凶悍。
那些还不是最重要的,远达不到让官吏忌惮小小草民的地步。
差役们不想招惹到的对象,其实是那些村中宗族内的耆英,即年过六旬的花甲老人。
在讲究仁孝礼仪的华夏,尊老是历朝历代都会继承的礼法。
‘孝’之一字在礼法中的分量实在太重。
一旦乡村宗族出动这些活宝去报官,就连管辖当地县令的太守也可能被惊动。
尽管报了官,也不代表他们就打的赢官司。可是这对官吏们来说,也意味着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不止如此。
试问,如果地方宗族请出一位耆老,堵着差役家门咒骂。
面对这种无赖似的报复。
差役是既打不得,又骂不得,甚至摸都摸不得。
如果没有宗族依靠,是个孤零零的外来户,那就又是另一副光景。
所谓村庄,大多都是一族一姓而居。
外姓人也有,但一般数量较少,在村子里也往往是个边缘人。
真出了事,本地宗族多半也不会给外姓人出头。
最后只能去切身体会,什么叫做‘小鬼难缠’。
所谓的可欺之人,就是这种。
。。。。。。
对于被官府强行迁户,填补塞外人口的倒霉蛋来说。
唯一的好消息是,平日里那些刮油水的差役不会再来了。。。。。。
但坏消息是,那些平日里互不搭理的张氏村民,成了生啖食人的疯子。
而且,刚落户的家,也不敢住了。
辽东张家村,外姓人薛伍死死抵住房门,听着外面村子里令人牙酸的咀嚼声和凄厉的哭喊。
“我说别来,您老人家非要图那二亩破田!”
“结果可倒好,来辽东的半道上,您老就没了。”
“。。。。。。独留我一个在这儿受罪!”
薛伍一边发疯似的咒骂着他那死在半路的爹,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