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里清楚,山寨产品的粗糙工艺,确实配不上“教育教具”这四个字。
发布会结束后,教育部正式发布《中小学AR教具安全规范》。
明确将薄氏主导的“小部件耐用性测试”、“AR内容溯源机制”纳入强制标准。
柳依一握着刚签署的实施文件,收到技术团队的消息:
全国37家不合规厂商已全部停产整改。
部分的学校还追加了2000套合规AR教具订单。
她抬头望向窗外的教育部大楼。
三年前,刚推出玻璃珠教具时,他们被质疑“华而不实”。
如今,薄家终于从“技术创新者”,变成了定义行业规则的“标准制定者”。
Imo集训营的训练室里,薄栖川第8次将笔尖停在“三维背包问题”的草稿纸上。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打在玻璃上形成模糊的水痕。
像他此刻混乱的思路。
动态规划的状态转移方程总在最后一步出错。
哪怕用熟悉的玻璃珠摆模型。
也总在三维坐标系里拧成一团乱麻。
“又卡住了?”
苏晚晚抱着玻璃珠模型盒走进来,看到桌角散落的珠子和画满叉的草稿纸。
轻声问道。
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布包,倒出几颗不同材质的玻璃珠。
“我让妈妈找工匠做的,磨砂的是高密度珠,代表不可拆分物品。”
光滑的是低密度珠,代表可拆分物品,你试试蒙眼摆,说不定触觉能帮你记规律。”
薄栖川半信半疑地戴上眼罩。
指尖触到磨砂珠时,粗糙的纹路顺着指腹蔓延。
上周盲搭双曲空间模型时,指尖对珠子位置的记忆。
比眼睛看到的更清晰。
“那绿珠呢?”
他摸索着拿起一颗透明珠。
“价值怎么区分?”
“透明珠里有不同颜色的芯,红色芯是高价值,蓝色是低价值。”
苏晚晚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你不用看,靠手感和芯的颜色反光判断。”
接下来的三天,薄栖川每天花两小时蒙眼训练。
他把桌子清空,仅凭触觉将磨砂珠、光滑珠、带芯透明珠摆成“三维背包”的状态矩阵。
磨砂珠放在左侧,代表“必须选的物品”。
光滑珠在中间,代表“可选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