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进入大牢后,既无酷刑,也无人羞辱,仅被安置妥当,供以美食佳肴,随后牢门紧闭。
孙传庭躺在熟悉之地,微笑道:“未曾想又回到了往昔之所。”
“孙大人切勿丧气,太子言明,此举实为护您周全。”
“护我?替我制造不在场之证吗?”
孙传庭依旧笑意盈盈。
“这事儿我也不清楚,孙大人只管在这儿安心等候便是。”
司马图说道。
“行啦,我心里有数,你忙你的去吧,又不是头一回了。”
孙传庭靠在床上,伸了个懒腰道。
……
赈灾依旧在进行,并未因朱慈烺遭遇袭击而停歇。
只是到了第四天,赈灾的方式有所变化。
朱慈烺划了一片区域,按家庭为单位发放了部分建材,要求他们必须建起自己的房子,不然就没饭吃。
距离木屋不远处是一片无人开垦的荒地,也被分到了各家各户名下,要他们翻耕播种。
每天必须完成规定的开垦面积,否则同样没饭吃。
自己盖房,灾民们还有些积极性,毕竟那是为自己建的居所。
但要开垦荒地,就难调动他们的热情了。
这片地,若没记错的话,是赵国公的产业。
这家人占着资源却毫无作为,被朱慈烺处置后,也算是为大明尽了一份力。
然而,官府并未明确宣布这些地归灾民所有。
而且,严格来说,这些地确实不属于他们。
说实话,这反而让灾民们提不起劲来了。
不开垦就饿肚子,多干多得。
这样的命令下达后,即便是最懒惰的人也不得不行动起来。
至于偷懒的?每人分到的土地都写得清清楚楚,只需检查便可知晓。
不干活的一律没饭吃。
以工代赈的模式在京城里迅速推广开来。
虽然高产小麦的奖励还未兑现,但现在先把地整出来,一旦种子撒下,就能马上收获,还能节省不少时间。
就在这个时候,周延儒找上了朱慈烺,称账目出了问题。
果然,纸是包不住火的。
有问题的事情总会暴露。
第一个问题查出来后,一个名叫皖北商行的名称渐渐浮出水面。
他们是最早一批出海经商的商行之一,带着丝绸和其他明朝特产,与外界展开贸易往来。
近年来,他们赚取了巨额利润。
不仅如此,他们在本土的生意也十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