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咱们这几个,也都是在打假行列里的……”孔令凡孔老倒是挺同意王鼎的观点,两人谈的也很投机。
两人聊得火热了,孔令凡孔老这会才说道,“小鼎,其实你刚才的那个火烧头发的表演也是有一点猫腻的,用头发丝缠住玻璃,如果缠的稍紧一点的话,一两秒钟也不会烧断,有些商家就会用这种伎俩来欺骗消费者。”
王鼎可没想到这一层。被孔老提醒,忙的连连点头。
但孔老却又及时说道,“不过如果烧的时间稍长的话,还是能分辨出真假来的,所以用这种方法鉴别的玉的真假。还是可行的。”
“恩,谢谢孔老的提点!”
孔令凡对于别人,真的不会说这么多,但是谦卑朴实的王鼎就叫孔令凡喜欢,所以才把自己所知点拨给他,作为收藏圈子里的前辈,这个王鼎虽然手艺了得,但是孔令凡也知道,年纪轻必然存在他的局限性,如果骄纵轻狂的话,势必会被淘汰,但看来,王鼎就不用提醒了,这个小子现在看过去,一点骄傲的心态都没有,知道自己的位置。
短暂的休息结束后,鉴宝继续开始。
何洛叫藏友们登台,这回王鼎却成了最忙的人了,也许是今天是本期鉴宝的最后一天,所以从各地赶过来的藏友格外多了起来。也不知道刚才他们都藏到哪儿去了,现在纷纷冒出了头,各种精美的玉器、瓷器层出不穷,其中也不乏精品。
像一个清朝的白玉扳指,就价格不菲,这东西本意是拉弓射箭时扣弦用的一种工具,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以保护射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伤的专用器物,后来却被看做是身份的象征了。
这个扳指里面的灵气王鼎一吸收就知道了它是好东西,经过王鼎鉴定为真品之后,王鼎是先下手为强,花三十万买下了这白玉。
看到鉴定出了真的物件,并且价值不菲,台下的众人是群情涌动,被带动起来的藏友们一波接着一波,一次次高潮也都是在今天上演。
不仅仅是王鼎收到了不少宝物,其他三位专家也都有不小的收获,不光是专家,那些台下的藏友也是纷纷开花,朱志远又再次帮王鼎抢到了一个元朝的青花大碗。
不过朱志远那王八之气牛过了头,价值十几万的青花大碗他出了十万,基本上把利益全部让给了藏友,叫那位藏友是乐开了花。
不过王鼎却是没有责怪朱志远,还对着他一阵蒙娜丽莎似的微笑。
虽然大家都很忙,要鉴赏的宝贝都很多,但王鼎却是几个专家里边手脚最快的。
王鼎先用灵气辨别真伪,要是里面灵气充裕的,再具体说明。要是灵气匮乏的物件,就直接挑出点毛病和持宝人一说,对方也是心服口服。
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下午的民间鉴宝活动也逐渐进入了尾声,不过主持人没有宣布鉴宝活动结束,现场的藏友依然是没有人离开,反而是越聚越多。
突然,正在鉴定陶瓷器的孔老把眼镜一放,沉吟了下,出言说道:“几位,把手上的物件先放一下,来看看这个东西。”
虽然说各司其职,不过这些专家们还是存在一定的交流空间的,尤其是孔老这会提出了意见,叫大家一起来看,各位自然是没有意见的。
萧长亿和王鼎先凑了过去,之后康乾坤才放下自己手里的“宝物”,看上了孔令凡所说之物。
孔老这会品鉴的是唐三彩陶器。
唐三彩,这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
现在摆在孔令凡孔老面前的这个唐三彩,是个三彩骆驼俑,高度近乎一米,搭挂着兽面纹饰的驮囊,丝绸和水壶也都安放就位,它引颈张口,后肢直立,前腿略弯,仿佛刚从卧姿直身而起,仰天长嘶,准备踏上西归的征途,造型极其威武恢弘。
仔细看着这个昂首嘶鸣的骆驼,王鼎在恍惚间,仿佛看到那长安城里喧闹的东、西市,驿站旁酒巷里巧笑的胡姬在你身旁铺张开来。顿时,你就似乎身处在大唐盛世的气氛里,感受着异域与东方的传奇。
好东西啊!
王鼎直观的看,这是第一印象!
萧长亿和康老,也被这件唐三彩骆驼给震住了,方才明白为什么孔老叫大家来看,原来是这东西太过研美,孔老是想给大家分享一下。
这件三彩作品不仅俑色彩鲜艳,釉色明亮,而且造型精致准确,更主要的是,在三彩骆驼那光亮的釉面上,有很多微小的开片,像一个个小裂纹一般。
这种开片主要是由于胎和釉的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