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庸淡淡看了两人一眼,冷哼一声:“我说的是事实,为什么要道歉?”
“事实?我只听到了你人身攻击我,没听到任何事实依据!”千叶真昔目光闪动,有一团火焰在里面燃烧。
“哦,别急。你没听到那是因为我还没说。”王庸毫不在意,表情平静。
“愿闻高见!”千叶真昔几乎是咬着牙齿说出来的这几个字。
“高见没有,只是一点个人感想罢了。众所周知,俳句起源于华夏,即便在东洋本土化的过程中,依旧保留了华夏汉诗的特点,讲究格律。格律,这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它不光用来限制诗句的格式,同时还是诗句的曲调。而华夏古音只有宫商角徵羽五音,并不像是现代音乐有七音。所以采用五音演唱的华夏古诗有一种特殊的韵律在里面,独属于华夏,区别于西方。”
千叶真昔眉头一皱,有些不耐烦的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围观的一众记者也是听得一头雾水,什么五音、七音,完全不懂啊!
王庸笑笑:“既然大家都听不太明白,那我就直接示范一下好了。我会用一段五音曲调演唱千叶真昔老师的俳句,大家可以评判下,到底哪个更好。”
说着,王庸轻轻吟唱起来。
才一开口,就有不少记者的眼睛瞪大,似乎感觉有些难以置信。
唱到一半,千叶真昔也目光游移不定起来,不再有之前笃定的气势。
第九百六十六章 反客为主
远处,正在吃东西的游客全都停下了手上动作,愣住了。
“这歌……好有意境!”
“这是什么歌曲?就连我一个西方人都感受到了那种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悲怆感。”
“什么?竟然是王庸在唱歌!天啊,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竟然会唱歌?”
“唱的好像是千叶老师的俳句!只是,这首俳句不是千叶老师亲自谱写的曲子吗?我记得很清楚,不是这个曲调!怎么回事?”
“原曲确实不是这个曲调,可是我觉得王庸唱的这个曲调,比原曲更加大气,少了几分凄婉,多了几分东方哲学式的人生快意。就跟坐在一叶小舟里,颠簸于波澜壮阔的大海上一样。”
“我也有这种感觉……”
听过原曲的东洋民众,登时就分成了两派。
一派坚持认为千叶真昔的原曲更好听,另一派则认为王庸的更胜一筹。
两派人谁也说服不了谁。
只是随着王庸唱到高朝部分,反对派的阵营登时少了一半人。
“震撼!王庸赋予了千叶真昔这首俳句新的生命!我竟然有一种错觉,仿佛这个俳句的作者是王庸,而不是千叶真昔。因为王庸理解的意境更让我感动。”
“是啊,千叶老师的曲子太过于哀婉了,就像是根植于东洋文化里的菊与刀一样,充斥着死亡的凄美。可王庸的曲子,却是悲怆里带着人生的豪放,有一种燕赵之地慷慨悲歌的侠义之风。说真的,我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这种意境才更契合我的灵魂,让我从骨子里感到舒服。就跟……吃寿司和吃汉堡的区别一样!”
吃寿司、吃汉堡的形容,很快就获得了大量东洋民众的认同。
确实,王庸的曲调更带有一种沁入骨髓的亲近感,让他们从身体到灵魂都产生共鸣。
一句话,王庸反复吟唱,硬生生用一句话唱完了一整首曲子。
王庸余音才刚刚落下,现场立马就响起一片掌声。
哗啦啦,如雷鸣一般热烈。
而舞台上表演的能剧演员还以为掌声是给他们的,不由愈加卖力表演,甚至还冲台下做了一个动作,感谢观众的掌声。
直到有人提醒,他们才察觉会错了意,尴尬的降低几个音调,声若蚊蝇。
“千叶老师,感觉如何?”王庸噙着笑意,问千叶真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