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时间差不多了,可以收尾了。”冯奎通过耳麦告诉王庸。
王庸将手中粉笔轻轻一丢,道:“最后,我想邀请诸位同学畅想一种场景。”
“什么场景?”学生们询问。
“如果庄子跟孟子相遇,两人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两人都生于战国中期,两人去世的时间也非常接近。两人也都喜欢骂人,能言善辩。一个擅长天马行空式的辩证,一个擅长咄咄逼人式的反讽。同样是那年代惊才绝艳的天才,也同样是落寞不得志的悲情英雄。
唯一可惜的是上天好像故意一般,让距离不过几百里的人未曾产生过交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遗憾,也是一处历史的留白。
空出来的那片画纸,可以任由我们去想象。
如果历史进程改变了,他们恰巧相遇了。会怎样呢?”王庸缓缓说道。
台下京华学生们则凝眉思考,显然都对王庸这个畅想产生了兴趣。
是啊,庄子跟孟子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相遇,到底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而许多人还没思考出来,就听一个人举手说话了。
却是尹夏。
尹夏虽然年龄小其他人几岁,但是思考问题的速度丝毫不比这些京华学生差。
“荀子曾经这样点评各家学派: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势而不知智,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我觉得荀子对庄子的点评极为到位。
庄子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了浪漫幻想,但是却忽略了人世实际状况的人。
相反孟子,却有着清醒而明确的认知。假如孟子真的遇见了庄子,肯定会大为鄙夷的看庄子一眼,说:明明有满腹才华却只知睡觉做梦,这种人活着简直浪费粮食!
而庄子呢,则会睁开眼懒散看孟子一眼,然后换个方向继续睡觉。两人本就该跟历史安排的一样,不会产生交集。因为两人根本南辕北辙,走不到一块。”
“不错。”王庸赞赏的看尹夏一眼,夸赞道。
“录下来没?千万别漏了!”另一边冯奎兴奋的指挥摄像大哥,生怕漏了这么有话题性的一段。
“尹夏变身学霸,秒杀一众京华高材生”。
光想想这个标题就让人激动!
第七百八十一章 两极分化
“我去,这是尹夏说的?她真的才上高一?”有京华学生难以置信的道。
“我怎么感觉脸上火辣辣的,咱们天天吹自己是京华高材生。结果硬生生被一位高一学生比下去,真是打脸啊!”
“也不能这么说。咱们工科生居多,正儿八经的汉语专业一个没有。不擅长这类问题很正常。”
“你以为人家尹夏就是汉语专业啊?人家还是歌手呢!学习时间比咱们都少!总之这次就是输了。”
京华学生们都觉得脸上无光,同时也对尹夏愈加喜爱。
音乐才女加学霸,谁不喜欢?就像是当年风靡大江南北的小虎队,为什么经纪公司要挑选这样三个人组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三人称的上学霸少年。
尤其是苏有朋,学习成绩最好,更是考上了宝岛排名第一的大学,成为许多人膜拜的学霸偶像。就连一些家长在看到孩子追星的时候,也不会如同以前一般阻拦。因为苏有朋的正面形象对孩子有一个很好的指引作用。
尹夏就是定位于此,不炒作不攀附,只用硬实力跟完全正面的形象一路走下去。
这些年的华夏娱乐圈,恰恰最缺少的就是这种明星。
“王老师,我不太同意尹夏学妹的观点。我认为庄子跟孟子两人见面绝对不会如此温和。相反,庄子不止一次大骂儒家,孟子著作中干脆提都没提过庄子。这两人一旦见面,绝对是**,控制不住的互相怼起来。
庄子那种清高性格,肯定见面直接给孟子一个大白眼,然后报以一句‘呵呵’。而孟子性格激进,怎么可能忍受的了别人对他‘呵呵’?网上那句话怎么说的来,再好的聊天也会止于‘呵呵’。何况庄子还多次谩骂儒家,相当于骂孟子本人。
孟子绝对会一撸袖子上去甩老庄几个耳光,拔腿就跑。老庄呢,一边摸着肿起来的脸颊一边对着孟子再次发出一声‘呵呵’。他不屑追。”
这时候,一个戴着眼镜的京华女同学站起身,侃侃而谈道。
“好!”话音刚落就赢来京华学生的热烈掌声。
却是终于有个人给他们挣回脸面了!
王庸也是笑着鼓掌,说:“这位同学的回答相当有意思,也很贴近现实。确实激烈如孟子,基本不会忍受别人诋毁他。两人一言不合就开干的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