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之名不是刚到的,而是几天前找了赵子继以后,修之名就一直在这萧莫的新宅里面等。
“萧兄,贺喜贺喜!乔迁大吉啊!”修之名见了萧莫,第一句话就是道喜!
萧莫白了修之名一眼,伸手道:“拿来!”
修之名奇怪了,“拿什么?”
“礼金啊!”萧莫问道:“修大官人贺喜,怎么会没有礼金?再说了,以修大官人的身份,这礼送少又不够份量,只怕会折了修家的面子……”
修之名笑骂了起来:“你就掉钱眼子里面去吧!在扬州一个晚上捞了十几万两,听说徐行横一回到家里就大病了一场,到现在还没缓过气来!现在又来打我的主意了!”
萧莫嘿嘿一笑,神色有些揶揄地说道:“谁叫修大官人……是出了名的,有肉的猪头呢?”
“你才是猪头!”修之名脸都绿了,用手按着自己的袖袋说道:“想我给你送礼?哼!门都没有!”
看来修之名是真生气了,萧莫也就不好再逗他了,话锋一转,萧莫说道:“好了好了!开个玩笑而已,对了!大官人在京城这几日,有没有听到什么风声?”
“风声?”修之名想了想,然后恍然大悟地说道:“哦!子衡是说朝中有人参你之事吧?子衡不说我倒还忘了!”
萧莫无语了,这么大的事,你丫的给忘记了?
“还不算你自己,没事气我干什么?”修之名埋怨了起来,道:“你不气我,我正准备跟你说呢!唐之礼在皇上面前又参了你一本,后来经过朝议,皇上决定等你进京以后,再宣你上殿对质呢!”
其实赵权是不想这样便宜了萧莫的,但是无奈纪平和石中元等一干老臣再三进谏,说萧莫是李准亲自指定了的,为了平息山东之患,所以对萧莫不能草率定罪!
赵权郁闷了,不顶罪,那怎么办?难道就这样轻松地放了萧莫?
这时候赵权将目光看向了礼部尚书,三朝元老,也是赵权自己的当年的太子太傅,申仁义!
申仁义是朝中中立派的代表人物,对于秦王和豫王的党争一直保持着中立,偏偏申仁义深得赵权的信任,所以赵权但凡在朝中遇到了周礼与纪平争执的时候,都会询问他的意见!
第267章 申仁义
毕竟是自己身边的老人了,申仁义今年有六十高龄了!曾经官至太傅,赵权当了皇帝以后,还是赵权手下的第一任宰相,也就是门下省的平章事!
人到六十古来稀,现在的申仁义,经过几十年的政治生涯,也早就看开了,加上申仁义自己没有什么后人,儿子和媳妇早年因病死了,只留下一个孙子申承志,今年才十五岁!
申承志有申仁义这样一个爷爷,应该说底子很厚了,但是偏偏这小子不学好,整天在京城里厮混,书那是一眼都不看,只喜欢练武!
有这么一个孙子,申仁义没辙了,反正申承志也无心仕途,自己干脆就淡泊名利,老老实实地混完这几年吧!
其实申承志早就向赵权提出了致仕(辞官)的请求,想回到老家四川去,毕竟在京城这样的环境里,交往的都是一些达官贵人的后代,对申承志的成长也没有好处!
但是赵权不让啊!
赵权说得多诚恳啊,他对申仁义道:“卿是朕的老师,朕离不开老师的教诲啊!所以致仕肯定不行,要不就在京城做个闲职吧!”
于是,申仁义就成了吏部尚书,这个官可不小,三省六部之一的长官,偏偏礼部又是个清闲的地方,手下养着一班侍郎小吏,就没申仁义什么事了,只要每天上上朝就行了,遇到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派人去告诉一声就行了!
这样的待遇,申仁义还有什么话说?当然得继续留下来了!
后来,朝中但凡周礼和纪平出现了争执,赵权总是会问申仁义,这次也不列外,赵权看了申仁义一眼问道:“申爱卿觉得这萧莫该如何处置比较好?”
申仁义听到赵权的问话,沉吟了片刻,然后说道:“回皇上,这萧莫失礼于公主之事,老臣也不好妄作评价,然而唐大人和纪大人又起了争执,一个说要严惩萧莫,一个说不能惩罚!此事老臣也不好定夺,毕竟这萧莫其人,老臣也不认识,至于萧莫的罪行……老夫也没有见到,要不然,让萧莫上殿来对质一番?”
赵权摇头道:“萧莫人不在京城!”
这时候石中元道:“启奏皇上,萧莫不日就到京城了!”
见石中元似乎铁了心一样要保萧莫,赵权无语了,毕竟申仁义开口了,赵权只好说道:“那就等萧莫到了京城再议吧!”
就这样,萧莫又没定下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