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早有引雷装置,最早的如鸱吻。
通常安装在宫殿屋脊的两端,表面有金属涂层,里面埋有铁丝或铜制品。
汉代时就已出现,唐代及以前使用普遍。
还有塔刹,多位于佛塔顶部,由刹座、刹身、刹顶和刹杆组成,材质大多为铁制。
如山西应县木塔的塔刹,居中铁杵可充当避雷针,垂下的铁索则为接地的下引线。
还有雷公柱,一般设在牌坊的高架上或屋脊的主柱。
使用楠木、松树等导电性较好的木材,柱内插一根金属针,一头朝天引雷。
引雷,古人有很多办法。
但如何储藏雷电,着实让各朝工部、匠人头痛。
雷电不似活物,找个东西装着,想用的时候就能拿出来。
现在,各朝基本卡在储藏这一关。
而且后人在天幕里说火电、水电,很明显是用此两物发电,而非引天上雷电为用。
所以,严格来说,如何发电才是各朝要面对的第一关。
在这方面,秦朝反而走在最前面。
俗话说得好,人被逼急了什么都会,更何况在生死面前。
福星徐福,不愿再做火药威力近距离观察员了。
虽然自己每次顶多受些小伤,但万一呢?
于是他请命研究电,还真让他寻到了门路。
他用干燥的丝帛,快速摩擦干燥的牛角片。
又用纯铜丝做引线,一端靠近牛角片,另一端连接剪成细条的铜箔。
他将铜箔条固定在干燥的木块上,摩擦后的牛角片靠近铜丝另一端,铜箔条偏转了。
他认为,这就是后人说的静电。
因为静电感应而导致铜条偏转。
至于能用的电,他暂时还没有找到思路。
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开了个好头。
对于有能力的人,始皇向来是很宽容的。
千金买马骨,始皇不仅免去他近距离观察火药威力的任务,还以电为名。
尊称他为“电子”。
并许诺,诸子百家圣殿有他一个位置。
而且不是方士、黄老、道家。
是电家的开门祖师。
享受皇室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