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家很远的公路上行车要比在城里安全些呢?
答:不是的。统计只不过反映了人们往往是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开车,而
很少在远处的公路上开车。
结论:全息类比思考存在局限性,而且容易进入分不清真实的因果关系。
第三,涉及万维宇宙的映射问题,因为它具有神奇特征,它超越了天人合一的思维范围,所以不能适用天人合一第二层意思的思维方法。
这就是人类为什么对宇宙之谜困惑的本元,我们看到万物都有生死,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宇宙有生死,这样的推理就是天人合一的类比思维,它是不能解释万维宇宙的特征。实际上单元宇宙是有生死的,万维宇宙是没有生死的,是永恒的。
结论:天人合一第一层和第二层意思是本书重要的思维和研究方法,但研究万维宇宙的映射时必须要结合万相归元。
3.万相归元
万相归元是云寒独创的一种研究方法,即将万维宇宙作为一个整体,从整体角度思维其他物体,这样就能更系统地研究宇宙本元。
结论:逻辑推理、天人合一、万相归元这三种方法共同组合,形成本书神奇的悖论之剑,一切悖论只要引入本书理论,都能被解释清楚。
章结:本章通过罗素悖论,引出万维宇宙的奇点定义,建立宇宙三个层次结构:静元宇宙、单元宇宙、万维宇宙。阐述万维宇宙四大神奇特征:因果合一、大小合一、有无合一、对错合一。介绍本书三种研究方法:逻辑推理、天人合一、万相归元。本论论述的宇宙结构是为了更好地解释宇宙而建立的。
本章核心是:定义万维宇宙的奇点,建立宇宙神奇的结构。
第四章 宇宙相对论(上)
第四章 宇宙相对论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
一、相对悖论
庄子曰:有一个问题,我和你的看法是不同的,我认为它是对的,你认为它是错的,那么如何证明你和我,谁对谁错?
现在请来第三方,如果第三方的观念是支持你的,那只能说明他的观念本来就是你的观念,等于你自己又强调了一次你的观念,仍然不能证明你对。
如果第三方的观念是支持我的,那只能说明他的观念本来就是我的观念,等于我自己又强调了一次我的观念,仍然不能证明我对。
如果第三方的观念既不是与你相同也不与我相同,那么就形成了三种意见,这样就更不可能证明谁对谁错。
这个悖论逻辑上是正确的,那么为什么我们又能形成相同的意见呢?
世界是什么颜色的?
我们说某种植物的花是红的,叶是绿的。红色可以简单说是一种相,这个相是不是植物本身的色彩呢?一般人认为红色就是植物本身的色彩,认真分析这说法是有问题的。
红色这种特征不仅是需要依据植物本身,也是要依据我们的视觉功能。大多数人具有三种视锥细胞,大致分短波、中波、长波锥细胞,它们常被称为蓝、绿、红视锥细胞,但也有少数人缺少红视锥细胞,因此导致部分色盲。
颜色实际是视锥细胞与光波组合反应的产物,严格说人人都是色盲,因为紫外线、红外线都是光,我们就看不见它的颜色,原因是我们对任一波长分布的响应只可以与三种波长的合适组合相匹配。
比如我们看到红光和绿光的混合则产生看到黄光现象(颜料不一样,红色颜料和绿色颜料的混合形成褐色颜料),这导致人看到的黄光有两种,一是自然黄光,二是自然红光和绿光的组合,这两种情况人的眼睛是分不清的。
因此彩色电视机实际只发出三种光,是通过三种光的不同组合在人的视觉系统中形成多彩的画面。
实际每个人的视锥细胞组成也不完全相同,对同一个波长看到的颜色也是不同的,比如你看到的红色是100,我看到的可能是,因为这之间的差距很小,导致我们认为看到的世界是相同的,其实严格说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色彩。
所以存在这样的可能,如果其他生命的视觉细胞与我们的视觉细胞构成不同,就会出现我们看到的红色物体,在别的生命中看到的是蓝色物体。
因为红色并不是植物固有的色彩,这色彩需要结合主体自身的情况才能确定。所以单纯说这个植物是红色,是基于在你的观察世界中,不是这个植物本来固有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