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并非真的没有办法。
比如通过挖掘隧道,替代特种输送管道,加上阶梯水库逐级向上提水。
而碳化硅纳米管只需要在沿海源源不断提供淡水,以及在阶梯水库,建设几十米的抽水管。
那碳化硅纳米管道的使用量将下降到几百米左右,10米直径的抽水管道,每米长度的投资成本大概就是392。5万元左右,后期大规模生产还可以压低一些。
不过其中的基建投资却提上来了。
输送隧道、阶梯水库,这些投资大概需要几百亿。
如果布置100条这样的管道,每年输水54亿立方米,按照最节约的方案,整个项目投资大约在2000亿左右,项目预期可以高效运行40年,每年折旧费50亿,收益为54亿立方米淡水,平均每立方米淡水的投资成本为0。925元。
明显还是偏高。
除非特种输水管道的成本下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左右,那每立方米淡水的投资成本才会下降到0。39元。
对于这个情况,江淼并没有太失望,毕竟饭要一口一口吃,他向张树立团队嘱咐道:
“你们团队接下来的任务,一方面是配合公司,对这个产品进行工业化量产。”
“没问题,老板。”
张树立宛如小鸡啄米。
“另一个任务,则是想办法降低碳化硅纳米管和特种输水管道的生产成本,在同样需要和生产部门配合。”
“是。”
海陆丰公司有专门的技术工业化管理部门,即技术应用部。
这几天技术应用部的人已经行动了起来,一方面是组织相关研究人员,研究高效率、低成本的量产工艺;另一方面,则是让人事部尽快安排人员,组建一个全新的事业部,来主导该项目的深度开发和商业化营运。
此时这个部门的经理王安国、副经理宋孝杰也在这里。
同样是技术研发出身,却长期从事工业量产管理工作的王安国,比单纯的科研团队,对于技术量产方面,更加有心得,他这几天已经看了特种碳化硅纳米管的技术。
“老板,这是初步的改进方案,请过目。”
江淼边看边问:“你们还真是有效率,不到三天就拿出了3个改进方案。”
“术业有专攻,张博士并没有主导过专业的技术投产规划和工艺改良。”
王安国笑着说道:
“第一个改进方案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实现的,碳化硅纳米管道在输水管道中只占30%左右,剩下的70%为环氧树脂,但环氧树脂并不一定需要完全填充管道内部,我们的工程师计划采用发泡泡沫,作为中间的填充材料,既可以起到保温和支撑的效果,还可以减少整体重量和成本。”
江淼已经看到了这个改进方案的预估参数;减少32%的重量,每立方米减少成本8000元左右。
“第二个方案,是外壳和密封合金环,原来的工艺在实验室自然无伤大雅,但是这工业量产中,显然是不适合的。”
王安国侃侃而谈的继续补充道:
“因此我们采用了公司的新材料硅藻豆丝,这东西可以一体成形,加上密封圈之后,完全符合要求,预计让整体重量再下降35%,同时每立方米成本再下降7000元。”
“第三个改进方案,张博士团队之前采用直接烧结沉积工艺,再使用更加细小碳化硅纳米管,一点点钻过去,这个工艺太复杂了,而且良品率太低了。
我们计划采用多次烧结,每一次只烧结内壁的八分之一,连续烧结八次。”
江淼并没有否认这个方案,因为技术应用部已经进行过超算模拟计算,得出的结论是这种内壁结构,并不影响水分子的常温蒸发。
如果采用第三个方案,预计特种碳化硅纳米管的每吨成本,会从11万元下降到6。7万元左右。
这会让每立方米特种输水管道的成本下降1。3万元,加上前面两个改进方案,一共可以减少2。8万元,总成本压低到每立方米2。2万元。
虽然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的三分之一,但后期继续改进,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比如豆丝成本下降、能耗成本下降、用水成本下降,这些成本都会影响下游产品的生产成本。
“你们技术应用部尽快安排技术的落地。”
王安国严肃地回道:“交给我们,我们一定不负老板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