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阳君。”
刘备点了点头,原来是他,难怪店中之人皆是如此神情。
渔阳阳氏,历来是当地望族。而此人少年之时,有官吏侮辱其母,阳球便曾纠结乡中少年,攻灭其门。
其后更是曾在各地任职,只是用法严苛,虽有刚直之名,可也被时人非之。
后来更是因严刑峻法,被灵帝收了官职,赶到雒阳来当了一个议郎。
“刘君也知我名?看来果然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阳球摇头一笑。
“阳君过谦了,备在涿郡之时便听闻郡中之人对阳君赞赏有加。”
刘备招呼着店家又上了几坛酒。
他所言倒也不是胡乱言语,当初在涿郡之时他确是常听郡中之人提起此人。
只是褒贬皆有,言论非一。
阳球失笑,“赞赏有加?我看其中之人多半是盼着我早死了才好。”
他此言一处,酒舍里不少酒客都是立刻起身离去。
一人
之威,乃至于此。
阳球随手指了指那些出门而去的酒客,笑道:“刘君都见到了,彼等惧我如蛇蝎,尚且不敢同坐而饮,同坐而食,又如何会对我赞赏有加?”
“阳君若非用刑严苛,这些人也不会如此。阳君难道不曾自思不成?”关羽沉声道。
他久随刘备在涿县,自然也曾听闻阳球之事。
如他这般出身且义气深重之人,对阳球这种酷吏自然是看不顺眼。
阳球抬眼打量了一眼关羽,见他阔面正仪,满脸正气,笑道:“这位郎君倒是生了一副好相貌。想来持身极正,确是应当看不惯某这般行径。”
关羽还要再言,却是被刘备拦了下来,“阳君,舍弟之言虽不中听,可畏威不如怀德,前人之论言犹在耳。阳君不可不察。”
“刘君之言有理。”阳球一笑,“只是刘君,若我为宋襄公,谁人又为商君?”
昔年宋襄公见敌兵半渡而不击,以致身死,然后世儒家之人却常称其仁德。
商君制秦法,使羸弱之秦,终具鲸吞天下之势。然持法严苛,后世以此非之。
刘备本已拿起的酒碗悬在半空中。
“乱世当用重典。如今虽非乱世,然吏治崩坏至此,若非酷吏,如何弹压的下?总是有人要来做此事,为何不能是我阳球?”阳球谈笑自若。
“阳君熟读经典,当知酷吏自来不曾有好下场。”刘备将碗中酒水饮尽,以衣袖抹去嘴边的酒渍。
“若君不修德,则舟中之人尽敌国。”阳球嘿然一笑,“这君自然非仅指陛下。”
“只不过我这人最大的长处便是能够自知。”阳球笑道。
“少年之时,人辱我母,我便杀他满门。几十年来,有仇必报,恩怨无隔夜。恶人杀过,好人也杀过。我这般人,宁可鼎中而死,不可默然而亡。刘君是卢公高徒,当知我心意。”
刘备在酒碗之中倒满酒水,笑了笑,“日暮途远,故而阳君也要倒行逆施不成?”
“刘君知我。”阳球大笑一声,仰头灌了一口酒水。
刘备举起手中酒碗,敬向阳球,“那备便在此处,祝阳君可如心愿。”
关羽在一侧沉默不言,默默饮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