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哥哥就是一点点腿疾,这算什么?我坚决拥护太子哥哥。不满您说,我这次回来,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太子哥哥来的。”
长孙无忌盯着李的眼睛,想看看他这番话的真假。李一脸的诚挚,目光清澈透明。
长孙无忌很满意他的态度,说道:“感谢殿下对太子殿下的维护。太子殿下的压力很大,我想最好是能够帮助他立下一个大功劳,而且是和百姓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这样,不仅能够为他挺高声望,也能够振作他的精神。
可是,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有什么事情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特地来向殿下讨教。”
李说道:“您来得正好,我正有一件功劳送给太子哥哥呢。”
长孙无忌大喜,说道:“什么功劳,说来听听?”
李说道:“请大人稍等一下,说完,打开书桌上的抽屉,拿出了一个小册子,交给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看完后,大喜过望,他说道:“谢谢殿下了。这样利国利民的大功劳,实在是太好了。臣替太子殿下感谢您了。”说着,站起来深施一礼。
李急忙站起来还礼,说道:“大人不必客气,为太子殿下分忧,是我应该做的。”
送走了长孙无忌,李才发现自己的后背上都是冷汗。
长孙无忌加上长孙皇后,外面还有邳国襄公长孙顺德等人,势力太大了。一旦被他们认作敌人,基本上就是死定了。历史上李恪就是死在了他的手上。
李是杨妃娘娘的儿子,本身就有些尴尬。他必须格外小心,不能被长孙一家人给盯上。尤其是现在,太子的地位受到了威胁,长孙一家现在正在虎视眈眈地盯着每一个可能对太子构成威胁的人。
李现在要做的,就是做出全力辅佐李成乾的姿态。
再说长孙无忌,对于此行的收获十分满意,对于李的态度也感到满意。不过,李的能力也令他深深的忌惮。
不久以后,太子李成乾终于走出了东宫,他在长孙无忌的陪伴下来到了李世民的书房。
李世民看到李成乾的精神状态不错,说道:“这样很好嘛,腿上有一点点不方便,不算什么。一个帝王最需要的是坚忍的性格和博大的胸怀。”
李成乾说道:“父皇,儿臣谨遵您的教诲,从今以后,振作精神,努力替父皇分忧。”说着,他拿出了一个布袋,又取出了一张纸来,铺在桌子上,然后将布袋里的东西倒了出来。
这时一些细碎的白色颗粒,近乎透明。
李世民看到后,问道:“这是什么?”
李成乾说道:“这是精盐,是在青盐的基础上加工出来的。”
“呀,这是食盐吗?这么好的食盐,比青盐还好!”在场的房玄龄等人都惊讶了。
唐代早期的食盐加工,利用海水晒盐,或者在内地用卤水晒盐得到粗盐,就是一般百姓的食用盐,经过多次结晶,可以制出品质较好的青盐。
粗盐中的杂质很多,含有少量泥沙,还有多种化合物杂质,味道苦涩。青盐好一些,泥沙和其他不溶性颗粒大部分被去掉了,但是可溶性的化合物没有办法解决,味道仍然较苦。
李成乾在李的小册子的指导下,利用现代工艺,用树木制成了活性炭,对粗盐进行过滤,然后再次结晶,去除掉粗盐中的泥沙等杂质,制成了现代人使用的精盐。
李世民用手指粘上盐粒,放在嘴里品尝,惊喜地说道:好盐,咦,还有香味呢!”大家都纷纷品尝了起来,赞不绝口。
他问道:“这精盐的产量如何?”
食盐的结晶最佳温度是20到30摄氏度,结晶时是用饱和食盐水浸泡粗盐,这样的条件下,产量最大。唐朝人不懂得这些生产技术,青盐的产量就不高。
李成乾说道:“比青盐的产量可以高出5成。”
接着,他指出,除了海水晒盐以外,在关中地区就有不少的盐矿,可以大量生产食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