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和全体大臣们,都感到好像是在做梦。
大家都还记得去年的事情,薛延陀部族可汗夷男逼娶大唐安宁公主,耀武扬威的嚣张样子。这才一年时间,他竟然成为了大唐的阶下囚。
大臣们都很吃惊,以往的战争,那一次不打个几个月都分不出结果来,劳民伤财,国力衰退,几年都缓不过劲来。
尤其是这次战争,草原部族联军出兵33万,这么大的规模,大家都准备着即使打赢了战争,也要过很久的苦日子了。
没想到战争却仅仅打了19天,就结束了,实在是太令人震惊了。大家都在想,这李靖和侯君集也太能打了。
“皇上万岁!”大臣们都向李世民表示祝贺。
这样大的胜利,是要在祈天殿举行祭祀,长安城全体贵族参加,由唐太宗亲自敲响祈天,告慰先祖,然后昭告天下的。
狂欢,整个长安城都成了欢乐的海洋。
再说梁王李,他慢悠悠地在路上走着,直到12月25号,才回到了长安城。
回到长安的第一件事,他并没有马上去见李世民,而是悄悄地来到了监察御史魏征的家里。
梁王李说出了自己的来意,魏征很吃惊,两人密谈了半夜。
魏征在送李出门的时候,认真地说道:“殿下,您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说服皇上。”
第二天上午,早朝后,魏征请求单独面见皇上。
太极殿,李世民的书房。
魏征说道:“皇上,这次大捷,消除了来自草原的战争威胁。可喜可贺,可是,像以往那样管理草原部族的办法,是不行的。
远的不说,几年前的竭利,如今的夷男,过几年说不定又会出现一个有能力的草原英主,到时候,还是会构成对大唐的威胁。
因此,再也不能对草原进行松散的管理了,必须将草原纳入大唐的版图。”
李世民觉得魏征说道有道理,可是草原地域广大,部族众多,难以管理,要想控制草原,就要在草原上驻军,驻军就有粮草供应等许多问题,这就和大唐现行的府兵制有冲突。
李世民决定,把魏征的提议交给大臣们讨论,让他们提出意见,以奏章的形式上报。
李在返回长安的路上就想好了,解决草原的问题的办法。不过,他这次的狼王计划,功劳太大了。他不想锋芒太过耀眼,于是,准备把功劳分出去一部分。
历史上,对草原实行中央集权和自治管理并行的办法,就是魏征提出来的,牧民内迁也是在他的提议下实行的,确保了草原上100多年的安定,直到安史之乱后,草原上才出现了动荡。但是,在当时魏征提出来的时候,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既然历史上大唐朝廷能够解决的问题,李就不打算参与了。于是,他就找到了魏征。魏征与他的思想不谋而合,就由他出面去说服李世民。
李之所以先去找魏征,是因为他要是去见李世民,李世民一定会询问草原上的情况。有了魏征的提议在先,李顺势敲敲边鼓就行了。
当天下午,李求见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听说李求见,大喜,说道:“快宣他进来。”
第一百二十三章 家宴
李来到了李世民的书房门口,看到守在门口的李世民的侍卫首领马宣良,说道:“马总管,你的部下很能干,周攀这次表现很好,立了大功,本王会为他们请功的。”
马宣良说道:“感谢殿下,上次我手下的那些牺牲的人的抚恤金,他们的家人都已经收到了。皇上正在等您呢,快进去吧。”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李世民看到六儿子李,满心欢喜。等他请安后,说道:“来,快坐下。”
他打量着李,说道:“黑了,也瘦了,辛苦了。”
看到李世民慈祥的面孔,听着他关心的话语,李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他心里一酸,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他说道:“谢谢父皇关心,儿臣不辛苦。”
李世民看到他那个样子,心里也很感动,他心道:“自己的这个儿子,以前对他关心得太少了,对他经常是责骂、处罚,鼓励他的话几乎都没有说过。实在是委屈他了。”想到这里,他的眼角也湿润了。
他说道:“儿,这次你去草原,成功地说服了铁勒部和突利部,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次大捷,你当是首功。”
李连忙说道:“父皇,此次大捷,是您领导的好,儿臣只是按照您英明的决策,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谈不上什么功劳。主要的功劳还是靠大将军他们浴血奋战取得的,首功应该是大将军和侯君集将军他们的。”
李世民笑道:“儿,你就不要谦虚了。李靖和侯君集都在奏章里,对你大加赞扬,推你为首功。我看,这个首功你是跑不掉的。”
李是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自己已经在父皇心中,确立了地位。担心的是,自己风头太劲,会遭人猜忌,今后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他想推掉功劳,可是,看到李世民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