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向那个出头维护秩序的老者拱手示意,随后继续讲下去。“战后,戚少保向上司投书,要求编练新军。而他的上司直浙总督胡宗宪虽然很欣赏戚少保,但是却不认同戚少保的想法,他在回信中写道:浙江人要是能训练出来,我早就去练了,还用等你来?!”
听到这话,场下的众人颇有一些发出了嗤之以鼻的蔑笑声。
“嘉靖三十六年二月,戚少保再次提出编练本地新军的要求,其中说道: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堂堂全浙,岂无材勇?诚得浙士三千,亲行训练,比及三年,足堪御敌,可省客兵岁费数倍矣。戚少保言辞诚恳,于是胡宗宪便于这一年的十二月将兵备佥事曹天佑的三千名士兵拨给戚少保训练。”
“嘉靖三十七年二月,胡宗宪集结了包括俞大猷和戚少保在内的两万精锐包围岑港,可是倭寇据险而守,王师损失惨重,形势胶着。同年五月,大批倭寇进攻台州,戚少保奉命驰援,可是到达是才得知倭寇见台州军民抵抗甚烈,转而进犯温州。于是戚少保率军追击,六战六捷,倭寇全军覆没。”
“好!”
“真不愧是戚少保。”
“谁说咱们浙江没有勇士了,那姓胡的不晓事。”
听着这些议论,陈文心中暗笑,戚家军还没出场呢,这些人不怕欢呼得太早会被打脸吗?
“随后,戚少保立刻回军包围岑港,可是,直到七月依旧是久攻不克。至此,朝廷震怒,将俞大猷、戚少保等将领撤职,明令他们戴罪立功,一个月内必须攻破岑港。于是,王师对岑港展开了夜以继日的进攻,倭寇见状烧毁大寨,转移到了他处造船远逃,既而流劫福建。”
“岑港之战后,由于倭寇不仅没有被剿灭,反而流窜福建,朝廷追究责任,胡宗宪因为俞大猷和弹劾他的御史都是福建人,怀疑是俞大猷在背后使坏,就干脆把责任推到了俞大猷的身上,俞大猷则因此被逮捕入狱。”
“这件事给了戚少保极大的触动,他意识到自己手里的这只新军依旧不足以平灭倭寇,而一旦他再次失败,便随时有可能像俞大猷一样替人背黑锅。于是,戚少保再次投书,要求重新编练新军,而招兵的地点他已经选好了,便是金华府义乌县。”
第二十九章 星君(下)
眼见着戚继光即将前往义乌征兵,吴登科等金华人立刻欢呼了起来。而场下的其他人也很高兴,毕竟戚继光是要杀倭寇的,只是没有吴登科等人那般兴奋而已。
“嘉靖三十八年九月,戚少保携带着胡宗宪准许征兵公文与千总陈伯俸一同来到义乌县城,求见义乌县令赵大河。张榜招兵后,第一天并不大顺利,不过到了第二天,有感于戚少保的威名,义乌县出名的好汉如陈大成、吴惟忠、王如龙等人都带着乡邻跑来应征。”
听到了吴惟忠的名字,吴登科欣喜之情油然而生,两只眼睛仿佛要喷发出岩浆一般。
“与此同时,戚少保又从台州征集了包括后来的广东代总兵都督张元勋在内的台州乡勇一千人,合计四千,开始练兵。第二年二月,朝廷调戚少保镇守台州、金华、严州三府。也是在这期间,戚少保发明威震天下的鸳鸯阵。”
戚继光第一次征兵士卒的籍贯来源在后世说法很多,有的说是三千义乌人,有的说是四千义乌人,也有的说是一千五百义乌人和一千五百处州人外加一千台州人,还有说是三千义乌人和一千台州人的。
陈文并不清楚哪一个才是真相,于是他选择说出来的是最后一种,因为这样更符合他当前的利益。
“戚少保与倭寇交战多年,深知其擅长使用双手倭刀,以武勇见长,而卫所兵也农夫出身,不能力敌。是故,戚少保设计的鸳鸯阵以长牌、藤牌、狼筅、长枪、镗钯等长短兵器互相配合,每人只需做好本职工作,列阵之时十二人便如同一人,倭寇即使再勇武亡命,也绝非十二人之敌。”
听到这一番话,吴登科、尹二狗等在场的金华府人士很多都流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嘉靖四十年四月,两万余倭寇分兵数路进犯台州。戚少保改变了曾经的分兵防守的策略,转而主动进攻。第一支倭寇进攻的方向是宁海,戚少保立刻应援。可是刚走到半路,戚少保得到了一个消息,倭寇的另一部此时正在前往新河。”
“这个消息立刻引起了军中的震惊,因为新河是戚家军的老营基地,将校士卒的家属都在那里,而且多是妇孺。新河若是被倭寇攻陷,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听到这里,场下的众人也纷纷紧张了起来,虽然他们大多觉得戚继光不可能丢了新河,但还是随着陈文的讲述纷纷紧张了起来。
“不过这个时候,戚少保却镇定自若,只是从容的传令留守海门的游击将军胡守仁领所部作为援军,而他自己却带领主力继续进攻宁海的倭寇。他为什么如此镇定,这个很简单,因为新城里有一个即便勇武如他也惹不起的人物,那个人就是他的正妻戚王氏。”
此言一出,旁人还好,只是以吴登科为首的几个金华人和前排的几个台州人脸色却开始变得不太自然。
眼见于此,陈文继续说道:“王氏出身将门,其父做到过总兵官,在嘉靖二十四年的时候嫁给了戚少保。为什么说戚少保惹不起王氏呢,因为王氏本人就是一位巾帼英雄。我们知道戚少保武艺高强,罕有敌手,在战场上也曾以一己之力扭转战局,可是和王氏比试,戚少保却根本不是对手。”
“啊?”众人长大了嘴巴,仿佛下一刻下巴就要掉下来一般,而先前脸色变得不自然的那些人却流露出了理所当然的神色。
而陈文则一想到他即将要讲到的话题,就立刻笑出了声。
“我以前听说过一个故事,话说有一次戚少保和王氏吵架,吵着吵着打了起来,戚少保打不过就跑回了军营。到了军营,将校们一听说这么回事,立刻表示要给戚少保出头,于是他们就跟着戚少保回了家。回到家,戚少保让丫鬟把王氏叫出来,结果王氏直接就出来了,无视那些全副武装的将校们,问戚少保:你找我干嘛?戚少保一听这话,汗立马就下来了,灵机一动回了句:请夫人阅兵!”
这是后世一个非常有名的妻管严的故事,版本很多,不过基本上男女主角都是戚继光和王氏。
听完最后一句,立刻就是满场哄笑。待笑声过后,陈文才继续开讲。
“或许有人觉得这位王氏太过强横,并非是那等贤惠女子,其实则不然。戚少保虽然有世袭军职,但是大家都知道,卫所军官如果不去盘剥军户便会很穷,可戚少保又不是那种人,所以家里过得很不富裕。”
“有一次,家里买了一条鱼改善生活,等晚饭时端上桌时只剩下了鱼肉最肥美的中段,而戚少保吃饭时王氏却只是坐在旁边看着,一问才知道,原来王氏已经吃过了,她把鱼头和鱼尾没肉部分吃了,留着中段给戚少保。不仅如此,戚少保一向是个穷将军,王氏为了让戚少保有钱能跑关系获得更好的职务,更是曾把自己的首饰卖了。”
“这样的女子又如何不能称得上贤惠二字呢?”
本来陈文还打算讲王氏不孕不育,戚继光纳妾,王氏休夫的故事,仔细想想,还是算了吧。
“言归正传,嘉靖四十年四月二十五,倭寇进犯新河,王氏当机立断把武库里的军服兵器分给了城里的老弱妇孺,然后大大方方的带他们上城头摇旗呐喊。倭寇不明所以,决定等城头消停了再做攻城。”
“等到了拂晓时分,倭寇才发现是中了王氏的虚张声势之计,于是立刻攻城。就在这时,胡守仁将军的援军也赶到了。胡将军一看倭寇果然在新河城下,二话不说直接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