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是指?”
“后期制作、特效公司、院线资源。”杨鸣说,“这些都要布局。”
他看向柴峰:“你那边有目标吗?”
柴峰点头:“有几家在接触。香江有两家后期制作公司,规模不大,但技术不错。另外内地有一家特效公司,做过几部大片的特效,口碑很好。”
“价格呢?”
“后期制作的两家,一家要八千万,一家要六千万。”柴峰说,“特效公司要一点五亿。”
杨鸣算了一下。
三家加起来,大约三亿。
“先谈着,价格合适就收。”
柴峰应了一声。
胡飞的助理在旁边记着笔记。
他的表情很平静,看不出在想什么。
赵华玲继续说:“除了并购,我们还要预留资金做新片投资和日常运营。按照预算,今年至少要投三到四部电影,每部平均成本两亿港币。”
“三到四部?”陈熙娜皱眉,“会不会太激进了?”
“你为什么这么觉得?”杨鸣问。
“我们现在的团队还不够成熟。”陈熙娜说,“虽然前两部戏,团队磨合得还可以,但如果同时推进三四个项目,人手会很紧张。”
“可以招人。”麻子说。
“招人需要时间。”陈熙娜说,“而且新人不一定能马上上手。”
麻子靠在椅背上:“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稳扎稳打。”陈熙娜说,“先做一两部有口碑的电影,再扩大规模。”
“一两部太慢了。”麻子说,“我们现在有钱,就应该快速占领市场。”
陈熙娜看着他:“快不一定好。如果项目管理跟不上,拍出来的片子质量不行,反而砸了招牌。”
“那是你的问题。”麻子说,“你是镜像的总经理,团队管理是你的职责。”
陈熙娜的脸色有些难看。
会议室的气氛有点紧张。
杨鸣抬手,按了按:“先别争。”
他看向柴峰:“你怎么看?”
柴峰想了想:“我觉得陈总说得有道理。团队确实需要时间磨合。但麻子说的也对,机会稍纵即逝。”
他顿了顿:“我的建议是,第一批投两部大制作,同时启动一两个中小成本项目。这样既能保证质量,也能快速推进。”
“两部大制作,成本多少?”杨鸣问。
“每部两到两点五亿。”柴峰说,“加起来四到五亿。”
“中小成本呢?”
“每部五千万到八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