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浪哈哈一笑。想起正事,说道:“距离元旦只有不到十天了,各地主官都到了吗?”
蔡琰抱拳道:“回禀主公,各地主官基本上都已抵达,剩下的这几天应该能到。”
张浪点了点头。看了两人一眼,“今年的元旦会议,有两件最重要的事情须要商议,一是关于同曹操联合对抗鲜卑的事情,另外一件则是关于民军队伍存留的问题。这第一件事已经定调了,主要就是讨论具体联合出击的事项,要商议出一个具体的办法出来一边两个月后我和曹操会面时好与他协商。”
“这第二件事,我有点拿不定主意。孔明、文远所言有道理,但是前段时间民军在守城中似乎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我是左右为难啊。”看了两人一眼,“你们两个怎么看?”
蔡琰抱拳道:“主公……”
张浪摆了摆手,没好气地道:“怎么又叫起主公来了?叫大哥!”
蔡琰芳心一荡,娇颜微微一红,垂下臻首,羞赧地叫了声:“大哥。”张浪呵呵一笑,“说吧,我蔡琰妹子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蔡琰有些新光意乱,慌忙把心中的绮念勉强压下去,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小妹不懂军事,不过却认为每年仅仅训练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恐怕没有什么作用。小妹认为任何技艺都是一样的,只要长时间不磨练,就会和生手一样荒疏。而维持民军系统,虽然不耗费府库钱粮,说是自筹资金,其实耗费的也是各地的潜力,对于各地发展不利,对于正规军团的发展只怕也不利!另外,这种制度,几乎网罗所有壮年百姓,对于经济发展恐怕也有影响。……”
抬起头来,看见张浪一脸惊讶地看着自己,脑袋一紧张,后面要说的话一下子全忘了。慌忙垂下头,心脏扑通扑通地直跳,娇颜也绯红了。
张浪惊叹道:“蔡琰妹妹的见识很不一般啊!这番话孔明也对我说过。”
蔡琰不敢看张浪,低垂着头默不作声。
张浪笑了笑,看向贾诩,“文和,你的看法呢?你之前是很支持民军制度的话!”
贾诩抱拳道:“蔡琰姑娘所言有理,不过我却认为民军制度应该保留。民军战力确实是个问题,但我们对于民军的应用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这支军队只是主力的补充,如果想用它与敌军主力正面对抗显然是自寻死路,他也不适合与强大敌人野战争锋。不过,庞大的民军却可以用来守卫城池和关隘,让我们的主力等出手来进攻敌人消灭敌人!所以,属下虽然同意蔡琰姑娘的部分看法,却认为民军应当维持。”
张浪流露出思忖之色,有些拿不定主意。看了两人一眼,苦笑道:“看来这件事得让大家来闹闹。”
第三百八十八章 突发事件
红日西沉,夜幕初降。西边的天空一片鲜红,而东边的天空已经是星辰漫天了。草原上还没有全黑下来,汉人牧民和匈奴牧民正骑着马驱赶牲口返家。这里是雁门郡,长城外的一片牧场,一派草原牧歌的美丽风光,一切都是那样的祥和。
“小狗子,给你说过多少遍了,不要冲进马群!你怎么总是不长记性!”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骑着马,拿着赶马长杆,喝骂前面一个骑马冲进马群的少年。那少年听到父亲的喝骂,赶紧催马奔了出来。这是一对父子,两个人每天都这样赶马,已经好几个年头了。
父亲招呼儿子把散开的马群赶到一起,然后父子两个夹着马群缓缓往远方的家行去。
轰轰轰……!
儿子听到身后传来沉闷的雷鸣般的声音,不由的回头张望。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只见昏暗的天光下,一拍黑影出现在不远处山丘的轮廓线上。儿子急声叫道:“阿爹,那是什么?”
父亲回过头来,看到了山丘上的景象,面色骤然大变,“不好!是鲜卑人!快跑!”
就在这时,呜呜的号角声突然响起,鲜卑骑兵满山遍野涌来,天地间回荡着鲜卑人野兽般的怪叫声。
……
张浪坐在上首,听着下面的争论,关于民军存留的问题。在座的都是张浪手下最顶尖的谋士文臣,左首处坐的是贾诩、右首处坐的是黄月英,贾诩下面依次坐的是陈宫、法正、马良,黄月英下方依次坐的是诸葛亮、蔡邕、蔡琰。此刻正在争论的是陈宫和诸葛亮,两人各抒己见,都说得头头是道。
张浪抬起手来,两人停止了争论。
张浪皱眉道:“你们不必争论了,你们两方的意见我已经清楚了。”扫视了众人一眼,“赞同保留民军的请举手。”贾诩、陈宫、法正举起手来。张浪示意他们把手放下,问其他人道:“其他的人都主张废除吗?”黄月英等五人点了点头。
张浪笑道:“五比三,这么看来,我们应当废除民军制度啊?”
陈宫站起来抱拳道:“此种大事,主公应当乾纲独断!”
张浪低头沉吟,对于这件事他也有些拿不准,原本期望八位谋臣能够议论出一个结论,没想到双方观点依旧是水火不容,却又都有道理。
杨昆急匆匆奔了进来,抱拳道:“大将军,并州紧急军情!”
张浪皱起眉头,“并州?人呢?”
“就在门外等候宣召。”
“快让他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