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万夫不当之勇的当的意思 > 第164部分(第2页)

第164部分(第2页)

原本傲然的年轻学官,到自己人生的最后一刻,还是一脸的不敢置信,不知道曹信为什么要来,为什么要烧杀堂堂太学,更不知道自己堂堂士族大家子弟,就此一命呜呼了。

但就像曹信之前说的那样,清君侧,这一夜……还没有完。

许昌陈家大宅。

“曹……曹仁将军!!你……你为何要杀我等……”

曹仁一席冷铠,与副将曹纯赫然屹立在屋内门口,而另一边角落,竟是陈莹等一家数口人战战兢兢的不知所措。

“哼,陈莹,汝赚得刺客!敢暗杀丞相!今日就是你许昌陈家的死期!”

“我没有!!我没有哇!!!”陈莹顿时欲哭无泪,连番喊叫着。

却是曹仁的脸上,顿时闪过一阵厉色,不禁冷笑起来,“我……知道你没有……”

霎时间!话音未落,拖着一个刀影,曹仁的身体如闪电般飞朝着陈莹杀去。

“什、什么!?”

陈莹临死都想不明白,自己好歹是朝廷历代的大族,曾经私自借用士族权利,提拔的一些官员,此时都没有出现,更没有半点反应,这些人就像是猛地从天而降一般。

却是只听得最后,曹仁口中的话……

“清!君!侧!”

(注:士族为什么会与察举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那是因为察举制度在当时多为士族把控,成为拉拢人才的权柄,因为当时没有科举制,因此士族才有权利任命所谓的‘状元’,汉代也叫孝廉,而那些往往被士族举荐的孝廉,也就正式的成为士族的人,为士族的利益为先,便是在汉代士族的力量已经强大到了非常恐怖的地步,其中陈莹就是此一类,靠着举荐孝廉,让自己的士族越壮大,扩充门第与阀阅,形成汉代特有的门阀制度,势力与军阀不相伯仲。孝廉:亦是人才选举制度,非考试多为高官举荐,在东汉末年察举制已**不堪,被士族利用。)(未完待续)

第三卷 曹信用兵 第302章 清君侧(二)

建安三年,二月,许昌自此生了一件,足以决定后世几千年的大事件。

整个帝都许昌城,此刻犹如一场炼狱,随着曹操主政,曹信辅政,喊出清君侧口号,由太尉陈莹为,余党三千众尽诛,所与国舅董承一系牵涉之众,满门抄斩,杀家眷家将者众,余数万人,一时血流成河。

许昌,东城。

漫天的火光,照耀在许昌的平凡街道上,然而如今的夜晚,已经没有了半分的人影,只是一个个官家大宅中,不断地起火……不断地起火……

“救命啊!!尔等行为!天理不容啊……”

忽而又是一间官宅,十几个老弱妇孺被曹军将士拉了出来,宁死不断挣扎,却是一口口浸染血水的大刀,在一处等待着。

浮华汉朝梦,一朝天子一朝悲歌。

曹信将这一切一一看在眼里,即便表面上无动于衷,因为为了改革,改革就必须要流血,但这内心里,却也写满了一种感慨,这场大乱,注定是一个沾满血污的丑陋行径,不管目的是什么,这就是乱世的真正面目,谁也不容许反对。

“君侯,不必悲伤……这些士族子弟,虽有一些无辜之人,但这些门阀党羽不可有漏网之鱼,君侯你要知道,你做的没有错。”

徐庶,一身单薄的素衣,就站在曹信的身后,似乎同时,从对方的脸上看到了什么讯息,方才劝说道。

的确,之所以让徐庶看出来,是因为曹信虽然面目平静的看着这场大屠杀,但一丝眼泪却还是出卖了他。

这估计是曹信第二次落泪,第一次落泪还是在早年前。当典农校尉的那段时光,父亲下狱、军士含冤,自己则是受了重伤,借以在无盐城仰天悲泣……

但这时更与曾经不同,曹信是个穿越者,他没想到一个改革会引来这样的血水,他当初只是想弄走一批骄纵的士族门阀,但一旦牵涉进来,叔父曹操竟要足足让自己杀死四、五万人……

望着那一众众血泊之中的尸骨。望着面前东城一大片的火海,这才刚要入春季节,曹信却更像是如秋天一般……

萧瑟……还是萧瑟。

“玉都东城焚似愁,无心潇潇始于秋;大汉四百君王业,尹框从来不藏头。人臣折戟为长安。江都封王不曾查;古来英雄枭雄泣,千古霸业浪淘沙。”

不知不觉间,曹信脱口而出,原来现自己也能写诗,不过这种感慨、这种感觉还是第一次,这一刻,曹信才真正明白古人是怎样的心情。也明白自己是怎样的心情……

“好一句汉朝悲歌……君侯……有心了。”

徐庶匍匐在地,此刻亦是无比的动容。

******

同一时间,长乐宫,长乐大殿。

数百名带甲武士。冰冷冷的走到刘协与董承的面前,却是如今这君臣二人亦是害怕的缩在了龙椅。

“陛下!还请拟定诏书!告令天下!!”

夏侯惇与夏侯渊顿时上了壁垒,一般臣子是不能走上壁垒前的,但今日似乎就像是许昌的大乱一样。没有了任何的规矩可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