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蓝图,宏大得近乎科幻——她要构建的是一个覆盖全球、洞悉未来、具备战略级决策辅助能力的“信息化调度指挥AI”!
这个AI的终极使命,不仅仅是监控某个车间的机器温度或调整某条生产线的物料配给。
它的“眼睛”需要扫视全球范围内的物资供需波动;它的“耳朵”要监听国际政治的风吹草动、区域战争的炮火硝烟、文化潮流的微妙转向、乃至气候变化的蛛丝马迹;它的“大脑”则要综合分析这海量、多维、动态的信息洪流,从中提炼出影响全球供应链的深层脉络,进而对未来不同区域、不同品类的物资需求做出超前预测,并实时调整全球工业生产的布局与数量!
这几乎是一个试图为全球经济“把脉”、为工业生产“导航”的超级智能参谋!
当然,白幼宁再雄心勃勃,也深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她并非幻想一步登天,直接造出这种“上帝视角”的AI。
现代科技的巅峰,早已不是靠一个天才灵光乍现就能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的是如同建造金字塔般的严密分工、层层迭代、日拱一卒。
这是浩大的系统工程。
而万丈高楼平地起的第一步,就是基石——数据。
海量、异构、实时更新的全球数据,是这个AI的血液和养料。
问题随之而来:这庞大无匹的数据,究竟该存放在哪里?
是租用现有大型云服务商的专业数据中心数据库?
还是……白氏集团自己斥巨资,从零开始打造一个专属的、可控的、超级数据库中心?
在这个核心问题上,白氏集团的两位女王——白幼宁与白清欢,爆发了前所未有的激烈冲突!
白幼宁的态度斩钉截铁:必须自建!
未来的战略级AI,其核心数据的归属和安全关乎集团乃至国家的命脉,绝不能假手于人,把命脉放在别人的服务器上。
这种特殊AI模型对数据存储、访问、处理的要求极其特殊且苛刻,通用云服务难以满足,只有自建才能实现最优解。
虽然前期投入巨大,但从十年以上的战略周期看,摆脱对云巨头的依赖,长期成本反而可能更低。
而以往在重大决策上总是与白幼宁保持高度一致、甚至更为大胆激进的白清欢,这一次,却旗帜鲜明地站在了反对自建的立场上!
如果是一年前,甚至半年前,白清欢绝对会是自建数据库最坚定的支持者!
她的魄力和野心绝不逊色于白幼宁。
然而,现在的白清欢,身份已然不同——她是一个母亲了!
她现在是李三阳两个孩子的母亲,她要为这个孩子,打造一个绝对安稳的生活。
说人话就是:曾经锐意进取、敢于豪赌未来的激进“左派”实业家白清欢,在母性的本能驱使下,迅速蜕变成了一个以“稳健保值”、“规避风险”为第一要务的保守“右派”温和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