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寒门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 第27部分(第2页)

第27部分(第2页)

“这时候梨子是没有了,但是晚熟的苹果、柿子还是很多的。还有一些刺球、野枣呀之类的,其实野果挺多的,只是我这些年在外时间长了,山上的东西一时也说不全。”苏有义叹道。

“这段时间,一家人都为我们做了很多,我想我们应该要报答一下他们。今年因为家里、地里都忙,也没工夫做果脯。直到现在才稍有空闲,不如找爹娘说说,大家去山上搜捞一些果子回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待我看看能不能做点什么,如果能赚银子,大家也好宽宽松松高高兴兴过冬,相公你说行吗?”小草忽闪着亮亮的双眼试问道。

“行,媳妇,谢谢你!”苏有义眼睛闪闪道。

“我又没做什么,谢什么?再说,这不是应该的吗?大家要互相帮助,这可是爹说的。”

不用细说,这晚天幕上稀疏挂着的星星见证了夫妻二人的恩爱缠绵。

☆、第四十一章柿饼

秋天是色彩斑斓的季节,秋天是温暖舒爽的季节,秋天是万物丰收的季节。乘着朗朗的日光和爽爽的秋风,苏家人开始了又一轮的赚银全家总动员行动。

人多力量大说的是真理,几乎是在半天时间里,苏家人把自己在山上采摘来的野果,放在小草家院子里堆成了一座小山。经过分拣,黄橙橙的野柿子最多,占了一大半,还有一些苹果、野枣、刺球(栗子)等其它果子。

小草站在屋檐下托腮沉凝:苹果太少,做果脯自家吃;野枣、刺球和其它的野果本不多,留来各家分了;只有柿子可以做成柿饼。确定好思路,小草轻启樱唇:“相公,野柿子的数量怎样”

苏有义看了一眼堆在院子里的柿子:“从今天上午大家分头寻找的情况来看,山上的野柿子应该很多,我去的西山就有不少。况且这个东西涩涩的,这里的人家都看不上眼,所以才能剩下很多没人摘。媳妇,这个有用吗?”

“真的没有人摘?”小草双眸炯炯问道。

“真的没有人摘,不好吃又没什么用处,谁会费那功夫瞎捣腾。”苏有义认真的回答。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太好了!”

“媳妇,你不会是说要拿野柿子赚银子吧?”

“为什么不行呢?!相公,我跟你说,你赶紧的告诉爹娘,我们家的人快速的把山上所能采摘的柿子统统摘回来,余下的事交给我,即使不能赚银子,也能自家享用。相公,你相信我吗?”

看着媳妇信心满满的样子,苏有义坚定地点了点头。

古代人真不是一般的勤劳,三天下来,小草家依然空着的马圈里,已经堆满了野柿子。苏有义告诉媳妇,山上只剩下一些歪裂的柿子了。

小草指挥苏有义把麦壳覆盖在柿子上醒了两天,召集全家人来院子里开始做柿饼。家里的女人们用湿润的布巾擦拭干净沾有麦壳的柿子,家里的男人们削柿子皮,然后家里的女人们把削好皮的柿子一个一个整整齐齐的排放在竹筛里晒,此时小草的筛架子排上了大用处。

这样的劳作持续了近五十天天,完成了从采摘到醒果到削皮到晒果的过程,晒果期间,每天要翻一遍果肉,使其尽量均匀的同时受热,这样做出的柿饼口感香甜。一直到果肉开始起霜,全家人又在小草的教授之下开始压饼,每天重复的给每个果肉做轻压,到果肉出糖泛白,再把果肉放在陶罐陶缸里捂过几十天,柿子的果肉慢慢的变软,柿饼才算是做好了,这个时候吃起来柿子的果肉是又香又软又糯还不粘牙。

说起来做柿饼好像很简单,实际上很是繁琐,就拿晾晒这个环节来说,除了每天搬进搬出,一个一个的翻晒,还要时时都有人看着,驱赶苍蝇虫子蚂蚁,因为香甜的食物最招这些个蚁虫的啃食。压饼一节也是如此,看似简单,但是要把每一个果肉都压成圆形,厚薄均匀也不容易。

每件事情看起来不难,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那也要静心、耐心,反复繁琐的过程是无法逾越的,必须是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成就最终的成果。

柿饼做成了,全家人也尝食过了,大家无不喜爱,但是小草说这个不能多食,否则影响健康。

苏老爹对小草那是一百个满意,因为他认为,小草是把自己的秘方教给了家里人,要知道在此时此代,拥有了秘方就拥有了生存的技艺和发家的本领,一个秘方可以是一个家族生存的法宝,还可以隐蔽子孙后代衣食无忧。小草能毫无顾忌的把做柿饼的技艺传授给苏家人,可见她的胸襟是多么的宽阔,放眼看去家里也只有三儿媳有这样的胸怀,就是他自己恐怕也难以做到。不管柿饼最终能否赚银子,与小草的德操相比,这件事都不再重要。何况就像小草说的,即使不能卖银子,自家吃那也是极好的吃食,只是自家吃不了那么多。

虽然不知道柿饼有无市场,大家还是决定试一试。既然大家都对柿饼有信心,小草的意见是:家里的男人们带上一些柿饼,出去找买家并试吃,而且要找大买家大商家,把柿饼的价格定到一定的高度,她相信富人对美食是极为慷慨和推崇的。物以稀为贵,越是稀罕价高的好东西他们越是会趋之若鹜猎新猎奇,大家商量的结果是同意小草的提议,每斤柿饼定价五百文,今年做了大概五六千斤柿饼。如果真的能全部售出,可得银子两三千两,可谓价值不菲收入可观。

家里的男人们出去跑销售,家里的女人们在家忐忑不安,于是苏家婆婆让四妹守家,五妹陪小草带孩子,她带着其他两个儿媳妇到山上,用竹竿把那些歪裂的野柿子统统打下来背回家,婆媳几个聚在小草家的院子里,照着之前的法子做柿饼。这时的柿子都醒了,直接削皮晾晒。有了事情做时间容易打发,特别是心里有事的时候,有了事情分心就没那么焦虑了。

直到苏家的女人们削完了采摘回来的柿子皮,苏家的男人们也带回来好消息。原来他们在镇子里没有找到买主,一行人便搭马车去了县府,在县府跑遍了大街小巷,还是没有找到买主,父子几人都快放弃了,回到客栈吃了饭,想到好不容易来县府一回,也去那茶楼酒肆逛逛,他们人多胆大倒也不怕人生地不熟被欺负。苏老六是走到哪里就把柿饼带到哪里吃到哪里,因为他年纪小又是个半大小子不经饿,父兄都不拘着他。

这天下午,父子五人来到县府最大的“闲雅居茶肆”喝茶听曲,苏老六平时不喝茶,这里的浓茶喝得他是五脏寡淡,他便干脆拿出柿饼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那股子柿饼的香甜之味很快就溢了出来,惹得周围的茶客纷纷投来热切的目光,终于是有人忍不住了。

“请问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