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大有了勇气,端起酒杯起身,“老二,我这个做哥哥的没做好,今日向你赔个不是,日后我就守着老宅,再也不起什么心思。”
齐氏扭捏的站起身,“弟妹,以前多有得罪,怪我见识短浅,我们大房日后一定老实过日子。”
杨老二和田氏对视一眼,才端起酒杯喝了赔罪的酒。
杨老大又对着春晓端起酒杯,“家里帮不上你什么忙,日后一定本本分分。”
齐氏深吸一口气,赔着笑,“都是大伯母的不是,你别和大伯母一般见识。”
春晓依旧笑眯眯,“爷爷说的对都是一家人,舌头碰到牙是常有的事,两位是长辈别和我一个小辈计较。”
杨老大心里一抖,他现在有些怕小侄女笑眯眯的样子,笑面虎说的就是小侄女。
杨老三心里叹气,为缓解大哥的尴尬站起身,“那我也敬晓晓一杯,小叔在这里祝愿晓晓繁花似锦,富贵荣华。”
春晓对小叔一直很满意,杨家最清醒的是小叔,回敬小叔,“我在这里也祝小叔金榜题名。”
杨老三已经看过田外公写得注解,对中举更有信心,笑着道:“好,到时候小叔进京找你。”
杨老大心酸的不行,看向两个儿子叹气,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大孙子身上。
一顿晚饭,杨家表面和解,只是隔阂已经扎根,再也不能恢复以往的和睦。
杨老头晚上唉声叹气,“怪我,我要是没昏头就能管好老大。”
杨老太坐起身,她也心疼老头子,“人都有私心,面对天大的富贵有几个能守住本心?这事怪不到你头上,你日后好好管理家族,缺了谁的富贵都不会缺你我的。”
杨老头扶着老妻躺下,“老大怎么办?”
杨老太也心疼长子,可老太太更清醒,“夏阳不错,现在杨家族学有进士教导,又有亲家的心血,夏阳未来不缺前程。”
顿了下,老太太摸着新被子,“现在杨家不缺银钱,晓晓每年的一成银钱就有很多,大房不会缺富裕生活,我算是看明白,做人别贪心,老大担不起富贵。”
杨老头好一会才出声,“老大两口子只想着得好处,春婉的婚事没帮上忙,反而给老二和晓晓添了累赘,哎,再看看田家做的一切,我每每想起都觉得羞愤。”
明明老大和老二才是骨血兄弟,怎么做的还不如舅兄?
杨老太沉默,“怪我,老二没养在家中,他们兄弟看似和睦,其实并不亲近。”
杨老头拍着老妻,“我不同意也送不走,哪里都是你的错。”
老两口一晚上聊了不少,杨老头经过开解整个人轻松不少,早上乐呵呵的在院子里打拳。
吃饭的时候,春晓和杨悟延才从外面回来。
杨老头好奇问,“你们父女一大早干什么去了?”
杨悟延指着村子存水的方向,“今年开春就没下几场雪,今年雨水少,我和晓晓看看村子里存了多少水。”
杨老头发愁,“今年会是个旱年,去年开始百姓就缺粮食,哎,百姓的日子不好过。”
幸好,杨家已经跳出普通百姓的生活,杨家不会再吃不饱饭。
春晓陷入回忆,第一世,这个时候,她已经跑到了草原,不知道西宁的情况,不过,的确要预防干旱。
春晓等爷爷拿筷子,她抓了一张饼,吃了两口才接话,“那就多打一些井。”
只有这一个办法,还要种抗旱一些的农作物。
早饭后,徐老爷子登门,想和春晓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