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明远赶紧拿起还没吃完的包子,紧跟而去。
……
临江大桥西面,过去之后,就能看见大量的低矮厂区,制衣厂、拉链厂、鞋厂都聚集于此。
沿街都是大排档、烧烤摊、修车行,以及无处不在的药店。
这里和临江市区的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属于农村土地改建的厂区。
因为工厂是上班时间,街上没多少人,但只要一到晚上,工人下班后,街上就非常热闹了。
吃宵夜的、胡同里按摩的,只要五十块,如果只想“飞”一下,三十块就够。
想要更高级的享受,那就去桥对面的市区,比如天龙酒店。
但这酒店被某人给整垮了,所以工人们每天骂的最多的就是这个,他们只能在大排档吃宵夜,喝酒时,吹嘘天龙酒店以前的辉煌岁月。
比如,唱着噶秋莎的苏lian女兵,或者是列车上的激情时刻……
陈浩在来之前,已经联系过这片的派出所,现在他们和辖区的民警正在四处走访,希望能找到这辆车的踪迹。
……
谢英刚从外面买菜回来,她脚步匆匆,担心家里的儿子。
儿子今年十一岁,刚上五年级,前天夜里发烧,烧的厉害,吃了药也不见好,只好向学校请了一天假。
儿子是谢英唯一的骄傲,成绩很好,但这归功于自己把他送到市区的私立学校上学。
每年的学费贵的吓人,需要她一个人的工资来承担。
老公是厂里的货车司机,但因为和老板发生争执,一个月前辞职不干了。
他每天都在家里睡大觉,也不去找工作,儿子发烧,也不管。
这样下去,日子怎么过?
谢英和老公都不是本市人,想要扎根在临江市,何其困难,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年幼的儿子身上。
希望有一天,能走过大桥,在市区买一套房子,变成本地人。
这工厂区的工人,都存有这个念想。
谢英租住的房子,是在工厂区的北面,农民自建的院子,前面有一个修自行车的铺子。
说是农民,其实是富豪。
本地的农民早就靠土地发了大财,他们才不会住在这里,早就在大桥对面安了家。
工厂区这边,几乎全是外地人。
谢英提着购物袋,在狭窄的路面上走着,迎面而来两个刑警,叫她出示身份证。
普通老百姓对警察天生有种惧怕感,谢英也不例外。
身份证她没带,暂住证倒是带了,拿给民警看了之后,对方向她挥挥手。
谢英吸了一口气,大步离开。
回到巷口,自行车修理铺的瘸腿师傅向她道:“谢英,你家男人呢?”
谢英驻足,回答道:“在家睡觉呢,睡了一整天,叫也不起床。”
“我就说呢,你老公最爱热闹的人,这几天怎么不见他。”